中国纺织品可持续供应链面临诸多挑战 减少源头污染很重要
面料品行业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它的供应链却面临诸多挑战,资源消耗、源头污染等问题制约了进展的可延续性。就此,在今天举行的中欧可延续供应链高层论坛上,和会专家从多方面提出了建议。
作为国内传统型产业支柱之一,传统面料行业一直以来存在污染大、能耗高、耗水量大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单位织物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以棉织物为例,1万米棉织物处理需300吨水。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坦言,中国面料品可延续供应链面临诸多挑战。
赵萍说:“资源消耗方面,整个产业链在生产过程当中究竟耗了多少能源,水耗是多少。第二个环境污染就是废物产生比较多,重复利用率相对比较低,非常是化学纤维的、棉的边角料,污水排放问题大,还有一些重金属等等排放也是超标的。”
赵萍认为,打造可延续供应链,减少源头污染很重要。
赵萍说:“棉花源头污染特别大,天然原材料种植环节是节能减排降低污染重要的方面,而对于化学纤维就要扩大装置的规模,优化流程,使提取以及印染等对环境的排放和影响比较小。所以我们建议要研发以生物质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再生资源的合成,推动废旧面料品的回收,构建出一个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
物流运输也是面料品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傅兵分析,目前,布料工作装类商品交易环节多渠道,交付方式多元化,消费需求个性化,都要求供应链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比如针对更新迭代特别快的工作装产品,如何在销售不同阶段合理地部署库存,提高整个库存的效率?京东就利用了大数据。
傅兵指出:“通过大数据进行科学的网络规划,在产品试销的时间,全方位铺货,就近的产地一地入库,进入畅销期以后,可以根据销售的预测分布、爆款的布局,迅速在京东仓库分开备货,实现快速售卖。进入滞销期以后,产品断色断码,回到原始仓库,整合库存进行处理。”
促进中国面料业可延续进展,需要加强可延续供应链的国际合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表示,中国和欧盟都是很重要的布料品出口方和消费市场,未来合作空间庞大。
姜增伟说:“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产业链完整性、整理配能力方面具有一些非常的竞争力,而欧盟在产品研发、技术设计、品牌等方面具有不可相比的优势。双方的互补性特别明显,共同做大中欧布料业合作的蛋糕,还可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实现互利共赢的进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