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纺纱线标准解析与生产实践
黄林海 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国内目前色纱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类:色纺纱、筒染纱、绞纱染色、纱束轧染等,而其中色纺纱产品,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一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按一定比例均匀混纺纺成的纱线,其面料具有立体色彩的效果,对后道面料开发带来更多选择。当然由于其生产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色纺纱加工成织物后,不再需要染色,缩短了加工工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市场对该类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
正因为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国内越来越多的纺纱企业开始涉足色纺纱领域,色纺纱已成为是棉纺行业主要产品大类之一,目前棉纺织行业在从事色纺纱生产的锭量约600万锭,可以预见该行业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产品品种也会越来越丰富,国内企业几乎占据世界全部的色纺纱市场。
1 提高色纺纱线质量的必要性
由于色纺纱产品的快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客户对纱线的质量要求日渐提高,其中色纺纱线标准由原来的三项标准扩充至16项(含上报待批9项,正在制定3项),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全面的色纺纱标准体系,具体体系见表1,由此可见,色纺企业必须要更注重自身产品质量的提高,以符合色纺纱标准要求。
表1 色纺纱产品标准体系
色纺纱线产品标准16项
棉、化纤(棉型、中长型)纯纺纱线产品标准8项
棉产品标准6项
FZ/T 12014-2006
针织用棉色纺纱
FZ/T 12015-2006
精梳天然彩色棉纱线
FZ/T 12017-2006
天然彩色棉气流纺纱
FZ/T ××××
转杯纺棉色纺纱
FZ/T ××××
纯棉竹节色纺纱
FZ/T ××××
紧密纺棉色纺纱
化纤产品标准2项
FZ/T ××××
涤纶色纺纱线
FZ/T ××××
芳纶色纺纱线
棉、化纤(棉型、中长型)混纺纱线产品标准7项
棉与化纤混纺纱线产品标准6项
FZ/T 12016-2006
涤与棉混纺色纺纱
FZ/T ××××
精梳棉与粘胶混纺色纺纱线
FZ/T ××××
精梳棉与莫代尔纤维混纺色纺纱线
FZ/T ××××
精梳棉与羊毛混纺色纺纱线
FZ/T ××××
棉氨纶包芯色纺纱
2011-2717T-FZ
再生涤纶与棉混纺色纺纱
化纤混纺1项
FZ/T 12022-2009
涤纶与粘纤混纺色纺纱线
通用基础标准
2011-2714T-FZ
色纺纱线检验规则
2 色纺纱线常见问题及分析改进
色纺纱线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针织和色织领域,尤以针织产品用量最大,而针织用纱有的指标往往较机织用纱要求高,后道针织企业往往对纱线有以下要求:细度均匀,纱疵少;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捻度均匀且偏低;控制色差,提高色牢度等。上述也是色纺纱线标准着重考核以及贸易中容易出现客户投诉的内容。
2.1 细度及纱疵
2.1.1 纱线细度往往用间接指标线密度来表示,国家、行业标准中线密度偏差率是评定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实际纺出的纱线与设计要求的纱线在线密度上的偏差,影响着针织产品的克重、坚牢度等质量,线密度变异系数反映了试样长片段的线密度不匀情况,它影响着单纱强力不匀、成纱条干均匀度,通过控制好线密度变异系数指标,从而提高织物布面质量的提高。
2.1.2 纱疵的考核,由于是色纺纱线,用人工摇黑板检验条干均匀度难以识别,目前色纺纱线标准主要通过考核千米棉结、明显色结两个项目综合评定,千米棉结、明显色结是影响织物外观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明显色结是色纺纱线最为注重的项目,所谓明显色结就是成纱中显现出来的游离于纱线主体颜色之外的乱纤维结(束),它由于与纱线主体色光相差较远而在纱线表面显现影响后道使用,该疵点也是客户投诉的重点。下面着重对纱疵中的明显色结如何预防进行说明。
(1)原料:由于原棉染色前后质量指标较染色前有下降,主要表现为强力下降、短绒增加、乱纤维增多,因此要选用成熟度好,单纤强力高,短绒少、细度适中的原料进行染色。
(2)清花工序:贯彻“多梳理少打击,多落早落,少返少缠”的工艺思路,通过改进工艺,减少纤维损伤(如降低抓棉机小车打手转速,适当降低豪猪打手、综合打手速度、改豪猪打手为梳针式打手等措施),加强开松效果,提高排除短绒能力。
(3)梳棉:要提高纤维分离度,减少因纤维打扭而造成的棉色结含量;
(4)精梳:排除大量短纤维和杂质,使纤维整齐度,伸直度,平行度显著改善,要适当增大落棉;
(5)并粗:保持部件清洁,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减小纤维间的扭、缠现象,适当降低各部分的定量,控制偏小的回潮率。
(6)细纱:调整参数,防止纤维扩散,减少揉搓棉结。
2.1.3 从标准角度看,色纺纱线标准与本色纱线标准在该类项目中指标对比见表2(以14tex~15tex为例),可以看到,色纺纱与本色纱标准考核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色纺纱在线密度变异系数和十万米纱疵指标有较高要求,同时结合色纺纱本身特点,考核率千米棉结和明显色结,本色纱2006版标准仍然采用的黑板棉结粒数的考核,但该方法并不适用于色纺纱线产品。
表2 部分标准指标对比
产品标准
等级
线密度偏差率/%
线密度变异系数/%
千米棉结 (+200%)/
(个/km)
明显色结/(粒/100m)
十万米纱疵/(个/105m)
FZ/T 12014-2006
针织用棉色纺纱
优
±2.5
1.8
80
2
3
一
3.0
180
4
-
二
4.0
250
12
-
FZ/T 71005-2006
针织用棉本色纱
优
±2.5
2.3
-
-
15
一
3.5
-
-
40
二
5.0
-
-
-
2.2 捻度
捻度对于纱线的力学性能和外观、织物手感、风格、光泽等有很大影响。以往纱线标准往往没有对该指标进行考核,即使在标准中出现也仅是作为一个参考指标,不作为评判依据。但考虑到捻度指标对后道产品的重要影响,近两年在制定色纺股线技术要求时,已逐步把捻度变异系数作为股线产品考核要求,因为平针织物线圈的歪斜性主要是由于纱线捻度不稳定引起的,色纺纱线新标准中要求将捻度变异系数控制在5.0%以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股线捻度变异系数,造成不必要的产品降等。
2.3 强度
纱线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它是强力与纱线实测线密度之比。要使织物具有一定的强力和坚牢度,必须使纱线具有一定的强力,而且如果没有一定的强度做基础,就不能满足后道生产要求,降低织造效率。而影响纱线拉伸断裂强度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纤维细度,以及加捻程度等。标准中强度指标确定是从不同客户需求、生产成本等综合考虑,以满足后道生产为基本要求,对纱线强度指标进行分等考核,改变以往单强指标作为顺降考核的方式。
2.4 色差
由于属于色纱类产品,客户必然会对产品的色差提出要求,现行标准中规定产品与标样间的色差应在4级及以上,并采用GB/T 250进行评定。
色差按产生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不同批原料染色或不同批次纤维接批使用时产生的色差、纺纱过程中产生的色差、客户织造不同织物规格时的色差、不同染料性能引起的色差等。而控制色差最关键的就是做到把好原料关,色棉混合要均匀,控制不同机台落棉差异、不断总结不同织物的色光变化情况等,这些都需要色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去注意。
2.5 其它
色纺纱标准除考核上述项目外,还要考核染色牢度,包括耐皂洗、耐摩擦、耐汗渍等色牢度要求,混纺产品还需要考核纤维含量偏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强制性标准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这里面涉及一系列安全指标,这是传统棉纺厂转型生产时较为容易忽略的。
此外还有色纺纱线标准没有考核到,但后道用户又比较关注的质量问题(飞花、飞纤,三丝,织物起横等),都需要企业从原料、生产过程、生产环境上加以控制调整,如织物起横,需要企业对原料变动有严格的变更措施,防止错品种、捻度变异、挡车工操作失误以及油污纱、长粗细纱等引起的起横,通过加强生产管理,提高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等来避免上述的现象发生。
3 企业在日常质量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日常质量管理中,往往使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或者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评判控制,但是在制定或使用标准过程中,有几个常见的地方需要注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公英制转换系数,目前我国棉纺企业在生产时,公英制转换系数有两种,一个是583.1,一个是590.5,问题主要出现在纯棉或和棉混纺的产品,因为国外贸易以及ISO等国际、国外标准中均没有583.1这个换算系数,不管纯棉还是化纤产品均使用590.5。而在国内由于一直沿用解放后确定的英制回潮率9.89%,且企业也已习惯,因此在生产中往往双轨制,出口产品使用590.5,国内贸易使用583.1。因此在换算时要特别注意。
(2)检测仪器型号不一致导致试验数据的差异,由于检测仪器技术不断发展,仪器灵敏度也在逐年提高,且各企业使用的检测设备国外和国内其灵敏度也不一致,因此企业在进行日常质量控制时,要清楚产品在不同检测设备上测试结果大致范围。
4 结束语
色纺纱由于其独特的风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生产企业则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并辅以标准作为产品质量保证,未来的色纺行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