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及坯布疵点分析大全

面料及坯布疵点分析大全 (1)棉粒(NEP) 外观:布面呈现类似接头大小之棉纤维团,且系纺入纱中者。如将之拔下,则纱呈断裂或将至断裂之状态。低等级原棉纺成之粗纱,常有此种瑕疵。 成因:1).原棉中有死棉纤维团,于清花过程中未彻底除去。2).梳棉时锡林或针板之针不够尖锐,或两者间之隔距设定不当,未能充份发挥梳理作用。 (2)棉籽皮(SEEDS) 外观:纯棉或棉纤维混纺之胚布面,有甚小黑色或深色之非纤维纤碎片点。 成因:1).轧棉工程在将棉纤维与棉籽分离时,纤维根端带有棉籽皮,或棉籽被碾碎而掺附于原棉中。2).清花过程未能将棉籽皮彻底清除。 (3)粗结(SLUB) 外观:织物之经纱或纬纱上,偶有一小段长约5至20MM较纱之正常直径为粗,较炒之正常捻数为少之簇状纤维。 成因:1).精纺时喂入之粗纱内,纤维内密度不均匀,有较小型密集之梭状纤维束。2).精纺机之皮辊及皮圈未能均一将喂入之粗纱把持。 (4)飞花(FLYER) 外观:与粗结相似,但其较粗,不像粗结般之细长,纤维成团状。将纱略予退捻,可不致使纱断裂。 成因:细纱间内飘浮于空中之纤维团,或积集在机器喂入附近台面上之纤维团,缠绕于纱上。 (5)节纱(COCKLEDYARN) 外观:在约纤物幅宽长度之一段纱中,有间隔性之大粗结。纱之粗细变化似竹节状,一般在粗纱织物之纬纱较常见,故亦称竹节纬。 成因:精纺机之牵伸罗拉设定大紧,罗拉盖太松,喂入之粗纱中偶有异长之纤维。 (6)纱支不均(UNEVENYARN) 外观:由织物长面观察,织入之纱有粗细不均匀之现象。一般多发生在纬纱。 成因:细纱机纺出之纱,由于牵伸机构故障,或性能不良,致纺出之纱在一段间,时有略粗时有略细者。 (7)云织(CLOUDDOFWEAAVING) 外观:纬纱之支数显著不均匀,织造时粗者或细者恰好集中排列在一起,形成片状,布面外观似片片浮云,故称云织。 成因:纬纱有规律性之不匀,于织造时纬纱之排列又恰好粗者或细者汇集在一起。 (8)纤维点(FIBERSPOT) 外观:染色之织物,布面中有极少量之纤维不上色,或上色较浅,而呈现泛白色者。 成因:1).棉纤维中有死棉纤维。2).在纺纱过程中,因疏忽或管制欠妥,混入极少量之聚酯纤维,于染色时非使用分散性染料,及非高温施染,则聚酯纤维不上色。 (9)批号不同(DIFFERENTIOTS) 外观:化纤丝或化纤加工丝织物,混纺纱织物,支数粗细与密度均符合规定,但经染色后,经纱间或纬纱间有界限分明颜色深浅之不同。 成因:1).在织造时虽使用丹尼数相同之丝,但制造批号不同。由于吸色性不同,或伸缩性、膨松性不一致,在经染色后,则有颜色深浅之不同。2).在织造时使用之混纺纱,虽支数与密度符合规定,但纱中纤维之混纺率不同,在经染色后则有颜色深浅之差别。 (10)蒸纱不良: 外观:一疋E/C混纺布,经退浆、精练、漂白后,布幅有间隔性宽窄不同之变化。 成因:混纺纱于细纱落管后,需利用高压饱和蒸汽于密闭之容器内热蒸处理,以稳定纱之物性。如蒸纱温度或时间不足,未能使纱定型,则于练漂时蒸煮后,织物布面横向呈现一段紧,一段松之现象。 (11)白点: 外观:染色之织物,布面呈现未上色之纤维团,尤以染中深色者较为显著。 成因:多发生在中、下等级之棉质染色布,纱中死棉纤维所形成之棉粒,于精练,丝光时未能清除。染色时因该种死棉纤维上色性甚差,故难以染着而呈现白点。近来20NE以下之纯棉开端纺纱织成之织物,于染色时经常发生。 纺织品瑕疵——属于织造原因者 (1)异纱(WRONGYARN) 外观:在针织物之毛中,横向连续之毛圈,由较规格用纱为粗或细之纱织造而成。一般多为单根,但偶亦有并列或间隔多根者。视之稀密、厚薄与正常者不同。 成因:在针织物织造时,操作人员误用非指定支数或丹尼规格之纱编织。误用较细之纱,则织物显得稀薄。误用较粗之纱,则织物显得密厚。 (2)异经(WRONGEND) 外观:梭织物之经纱有单独一根或并列数根非指定规格之粗细者。若为较细之纱,则称谓细经(FINEEND)。若为较粗之纱,则称谓粗经(COARSEEND)。 成因:于整经时取用牵经之筒子纱支数错误,使用非指定规格之经纱。此种瑕疵经常为全匹性者。 (3)异纬(WRONGPICK) 外观:梭织物之纬物,有一根或连续多根非指定规格之粗细者。若为较细之纱,则称谓细纬(FINEPICK)。若为较粗之纱,则称谓粗纬(COARSEPICK)。 成因:于织造时,纬纱管之纬纱,或无梭织机喂入之筒子纱支数错误,使用非指定规格之纬纱。操作人员于发现后,多予以停机拆除。但自动换管之织机,则往往不易发现。 (4)组织错误(WRONGWEAVING) 外观:即织法错误,布面之织纹与原设计者不同。例如左斜纹织成右斜纹等。 成因:一般多为穿综错误所造成。其它如提花织物之纹板错误,多规格经纱织物之经纱排列错误等。 (5)并经(WRONGDRAW) 外观:相邻之两根经纱并在一起,依织物组织当作一根织入布中者。视之,该根(实为两根)纱显得特别粗。此种瑕疵均为全匹性者,如在经轴初织时发现,剔除并列中之一根,则能完全避免。 成因:1).整经牵纱时即疏忽将两根当作一根。2).浆纱后分纱不清,两根粘在一起,形同一根。3).穿综时两根穿入同一综丝。 (6)并纬(MISPICK) 外观:纬纱两根织入同一织口内,偶亦有三根或更多根者。并纬之长度长短不等,以织物全幅宽者,与在近两布边10公分上下者较多。 成因:1).织物全幅长之并纬,系因停机排除故障后,未查对织口开车。或探纬针失效,断纬未自停。2).非全幅长之并纬,经因保险纱之长度不够,边剪设定不当或不够锐利,及断纬后未将纱尾清除。 (7)稀衖(SETMARK,FINE) 外观:布面上纬纱排列之密度较规定稀少。沿织物长度一段织入之纬纱,由正常密度逐渐变稀,再由最稀逐渐恢复至原来密度,形成一条等宽窄之稀疏布面。 成因:1).探纬针失灵,无纬纱时继续空转送经。2).织造时经纱张力控制不当。3).停机再开车前经纱张力调整太紧。 (8)密路(SETMARK,COARSE) 外观:布面上纬纱排列之密度,较规定密集。沿织物长度一段织入之纬纱,由正常密度逐渐变密,再由最密逐渐恢复至原来密度,形成一条等宽窄之紧密布面。成因:1).织造时经纱张力控制不当。2).停机再开车时经纱张力调整太松。 (9)拆痕(PICK-OUTMARK) 外观:胚布纬纱拆除不善,再继续织造后,布面上仍留有痕迹者。 成因:在织物织造中,作业人员发现有异纬织入,或织造出严重之密路、稀弄,立即停机将该织入之纬纱剪断拆除。于拆除时经纱受到纬纱摘下之摩擦,产生大量之毛羽,故重织后,在原拆除之范围,呈现一条宽窄相等之多毛羽布面。 (10)断经(BROKENEND) 外观:织物之经纱断掉一根或多根,致其左右两相邻纱间之距离变大。在平纹织物,则变成两根断纱并列,如同并经。在斜纹织物,则布纹有间断之现象。 成因:经纱于织造中断掉,自停装置失灵,未将经纱接妥而继续织造。 (11)断纬(BROKENPICK) 外观:织物中之纬纱断掉,但断开之两端距离甚近,即断掉之长短较小。此种瑕疵一般多不显著。 成因:1).纬纱于织造中断裂,但瞬间仍继续织入,仅缺一小段距离。2).纬纱上有严重之粗结与飞花等,于拆除时导致纬纱断裂。 (12)百脚(缺纬) 外观:此种瑕疵仅发生在斜纹织造,在每一完全组织同部位之经纱,同时浮于布面,状似一集蜈蜙之多脚。 成因:斜纹布少织入一根纬纱,则交织点减少,部份经纱连续两次浮于纬纱上。(13)经缩(ENDSNARL) 外观:织物经纱中之一根,有一小段卷缩缠扭在一起而织入布中。在强捻纱织造之织物则较易发生。 成因:在整经时其中之一根经纱过份松弛,致而有一段发生卷缩。 (14)纬缩(FILLINGSNARL) 外观:织物纬纱有一小段卷缩缠扭在一起而织入布中。在强捻纱织造之织物则较易发生。 成因:1).纬纱管中或作纬纱用之筒子纱中,已有小段纱卷缩缠扭之现象。2).纬纱管成形不当,退纱时不畅顺。3).纬纱张力太小,织口开口不清等。 (15)筘痕(REEDMARK) 外观:在胚布之两根经纱间,有较大之间隔,且能看到织入之纬纱,受钢筘筘齿之作用而锯齿形痕迹。 成因:1).钢筘筘齿变形,未能将经纱控制在定位,或者筘齿发生松动。2).经纱中有一根或间隔之数根,于织造时所受之张力过大。 (16)边撑痕(TEMPLEMARK) 外观:在布边内有约2至5公分宽之针刺或受针刺刮拉之痕迹。严重者致使该部位之纬纱发生波浪形之弯曲。 成因:边撑器选用之针粗细不宜,及边撑器刺环卡死不能回转,或回转不够畅顺。 (17)轧梭 外观:在近布边之位置,连续有甚多根之断经,虽经接妥,但在续织后布面仍有许多纱尾,且接合部位织出之布面,稀密异常。 成因:梭子在梭道中被夹持,因之截断甚多之经纱。多由梭子结构不良,投梭与开口运动受到阻碍所形成。现使用之无梭织机,则可避免此种瑕疵之发生。 (18)方眼(REEDNESS) 外观:相判之两根经纱挤在一起,左两根与右两根间之空隙则增大,与纬纱形成棋盘状之小方格子。 成因:1).织造时织口启开之角度过大。2).上下两层之经纱张力相差过大。3).钢筘之筘齿排列密度不匀。 (19)纱尾(YARNTAIL) 外观:在布面上或布边处,残留有伸出布面之纱尾。 成因:因经纱或纬纱断裂,接妥后未将纱尾剪除。或织机之边剪失灵,未将换纬后之纱尾剪除。 (20)接头(KNOT) 外观:布面上有紧密打结之粗大小圆球。 成因:经纱或纬纱断裂后接合,所打之结太大,凸出于布面。 (21)跳纱(FLOAT) 外观:经纱或纬纱未依照规定之组织织入,而浮于布面上者。 成因:织口启开之角度太小,或综丝悬吊不平,及少数之经纱特别松弛。 (22)蛛网 外观:相判之经纱或纬纱,发生同部位连续性之跳纱,而使让一部位之织物无交织点,形成网状。 成因:与跳纱同,唯较严重。 (23)织造破洞(WEAVINGHOLE) 外观:胚布之经纬纱断裂,形成大小不同之破洞。此种瑕疵易发生在经纬较密之织物。 成因:梭子摩擦,刺辊把持钓挂,均会使经纬断裂,再者轧梭亦可使经纱崩断。(24)松经(SLACKEND) 外观:一根织入布中之经纱,在其交织点部位,较正常者凸凹布面,有向上拱起之现象。一般在工厂多称之谓筋立。 成因:单独一根之经纱织造时所受之张力较小,或将经纱接合后该根经纱过于松弛。 (25)松纬(SLACKFILING) 外观:一根织入布中之纬纱,在其交织点部位,较正常者凸出于布面,有向上拱起之现象。一般多不明显。 成因:单独一根之纬纱,织造时所受之张力较小。 (26)紧经(TIGHTEND) 外观:布纹中一根经纹较为平值,交织点有凹入布面之现象,在斜纹、缎纹织物较为明显,严重者会导致布身不平。 成因:经纱中之一根于织造所受之张力过大,或经纱断裂后接合拉得太紧。 (27)紧纬(TITHTFILLING) 外观:布纹中一根纬纱较为平值,交织点有凹入布面之现象。此种瑕疵较为少见,既有之亦较紧经为不明显。 成因:纬线退管或退筒不畅顺,偶然在织入时所受之张力过大。 (28)裂隙 外观:并列之数根经纱或纬纱,成弧形倾斜,形成缝隙者。 成因:较大之粗结、飞花、经缩、纬缩等,经剔除后,未将其邻近之经纱或纬纱以钢梳梳理密合。 (29)修补根 外观:织造产生严重之瑕疵,虽经排除、修补,但仍残留有痕迹。 成因:断经、稀弄、密路等,虽经修布人员用钢梳梳理,但纱之排列仍不正常,且有弯曲之现象。 (30)推纱(TEARINESS) 外观:织物中之纬纱不平直,有小片面积之纬纱同向一方向弯曲之现象。在丝状纤维用作经纱,短纤维纺纱用作纬纱,或经纱远较纬纱为细之织物则较常见。例如富贵绸、拉毛布、牛津布等。 成因:1).织物之组织设计不当,经纱与纬纱之交织点易发生滑动。2).纬密较稀,于织造时经纱所受之张力过大。3).在印染整理加工过程中,布行进时受间断性之过度夹持。 (31)破边(BROKENSEELVAGE) 外观:布边之边纱连续断纱三根以上,布边裂开形成缺者。 成因:1).织造时边纱所受之张力过大,因而断裂。2).边撑器使用不当或规格不符,将边纱拉断。 (32)紧边(TIGHTSELVAGE) 外观:布边织造平直,但在邻近布边内之布身,则有松皱之现象,布边与布身不一样平坦。如将布匹平展后,布边呈现较布面紧张之状态,或布面有垂兜现象。成因:织造时作布边之经纱张力太大。 (33)松边(SLACKSELVAGE) 外观:布边不平坦,似荷叶边之形状。如将布匹平展后,布面平坦而布边有曲皱或成耳边形之现象。 成因:织造时用作布边之经纱张力太松。 (34)锯齿边 外观:两布边之最外边缘不平直,成锯齿形弯曲变化者。 成因:1).用作布边之经纱根数太少,或布边线断裂后未再接合,致边纱根数不足。2).投梭力或纬纱引出之张力过大。 (35)送经不匀 外观:布面纬纱之密度,微作周期性稀密之变化,视之有稀一段密一段之感觉。成因:织造时经纱送出之张力或送出经纱之速率不稳定。 (36)漏针 外观:在针织物两列毛圈间之距离,较正常者为大。横向两毛圈间相连之线段趋向平直。 成因:纬编针织物在织造时,因纱未吃入针内,致少织一列毛圈。 (37)配纱错误 外观:先染纱之织物,或在组织上有不同规格纱之织物,纱未照设计之规定排列,致花纹或图案未达预期效果。多发生在条子布、格子布及多种规格经纱之提花布。 成因:1).条子布、格子布经纱根数配列未符规定,或格子布纬纱织入根数未符规定,致条子、格子形状异常。2).整经未将不同规格之经纱依规定配列,或未依照规定织入不同规格之纬纱。 (38)浆斑(STARCHLUMP) 外观:在胚布之布面出现浆料干块或斑点。 成因:浆纱用之浆液未能完全糊化,压浆罗拉磨损,罗拉表面不平。 (39)霉斑 外观:胚布之表面出现灰黑色或淡红色发霉之斑点。 成因:存放位置湿度过高,存放时间过久。xOl4dneOs

http://www.tucengbu.cn/new/new-30-527.html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