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课堂│为什么要进行后整理呢?后整理有哪些分类?

纺织品整理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和化学联合的方法,采用一定的机械设备,从而改善纺织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提高其服用性能或赋予其某种特殊功能的加工过程。纺织品整理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从纺织品离开织布机或针织机以后所经过的全部加工过程。但在实际生产中般认为,纺织品的整理就是指机织物或针织物在染整加工中完成前处理、染色及印花后的加工过程


一、纺织品整理的目的


纺织品整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其目的概括起来就是使纺织品“完美化”或“功能化”,大致可归纳如下:

(1)使纺织品规格化。包括使织物门幅宽度整齐划一,尺寸和形态稳定。如拉幅整理、机械预缩整理、化学防皱整理和热定形整理等

(2)改善纺织品的手感。赋予纺织品柔软而丰满的风格或者硬挺的手感。如柔软整理、硬挺整理

(3)改变纺织品的外观。改善纺织品的表面光泽或赋予其一定的花纹效应,以改变织物外观。如轧光、电光、轧花、起毛、磨绒等。

(4)赋予纺织品某种特殊功能。使织物具有某种特殊性能,如拒水拒油、阻燃,防辐射等防护性能,易去污及亲水、抗静电、保曖等舒适性能,抗菌、防臭、防霉、抗昆虫等抗生物功能。



二、纺织品整理的方法和分类


纺织品整理的范围十分广泛,方法比较多,因此,分类方法也比较复杂。


1.按织物整理加工的工艺性质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以织物整理工艺对织物中纤维的作用及加工工艺类型来区分的,具体可分为机械物理性整理、化学整理及物理一化学整理三种。


(1)机械物理性整理:纺织品的机械物理性整理又称一般性整理,是利用水分、热能、压力及机械作用来改善和提高织物品质的加工方式。这种整理方法的工艺特点是,组成织物的纤维在整理过程中不与任何化学药剂发生作用。因此,整理效果一般是暂时性的。如拉幅、轧光、起毛、机械预缩整理等

(2)化学整理:化学整理是通过树脂或其他化学整理剂与织物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提高和改善织物品质的加工方式。这种整理方法的工艺特点是,化学整理剂与纤维在整理过程中形成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结合,使纺织品不仅具有物理性能上的变化,而且还有化学性能上的改变。一般化学整理的整理效果耐久,并具有多功能效应,例如棉及其混纺织物的防皱整理拒水拒油整理、阻燃整理、抗菌防霉整理等

(3)物理——化学整理:随着整理加工技术的发展,人们往往把化学整理与机械物理性整理合并完成,提高了机械整理的耐久性。该方法的工艺特点是,纺织品在整理加工中,既受到机械物理作用,又受到化学作用,是两种作用的综合。例如,织物耐久性轧纹整理就是把树脂整理和轧纹整理结合在一起,仿麂皮整理就是把树脂整理与磨毛整理相结合,此外还有真丝织物的砂洗水洗等。


2.按纺织品整理目的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以通过整理,改善纺织品的性能或赋予其某种特殊功能来区分的。


(1)常规整理:又称为一般整理,通常把使织物门幅宽度整齐划一、尺寸和形态稳定的定形和预缩整理、外观整理、手感整理等划分为常规整理。

(2)功能整理:又称特种整理,是赋予织物某种特殊性能的整理加工方式。主要包括防护性功能整理、舒适性功能整理、抗生物功能整理等。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功能性整理,这些整理除了使纺织品具有单一的功能外,还可将几种功能叠加在一种纺织品上,使其成为具有多种功能的纺织品。


此外,还有以纺织品保持整理效果的耐久程度来分类的。具体可分为暂时性整理、半耐久性整理和耐久性整理三种。但是,不管哪一种分类方法都不可能划分得十分清楚



纺织品整理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纺织品整理,大多采用机械物理方法进行,或施加简单的化学整理剂,在整个印染加工中往往处于辅助的从属地位。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新纤维和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加之使用对象也在发生变化,使得纺织品从单一的服用向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扩展。

这些都对纺织品的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性能已从单功能发展为复合的多功能效应,包括一些特殊功能。整理效果也从暂时性发展为具有半耐久性和耐久性。纺织品的整理已摆脱过去在印染加工中的从属地位,并在改善织物品质,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