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学名聚氨酯纤维,英文名spandex,缩写PU。 1937年,德国拜耳公司研发成功;1959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始工业化生产;1989年,中国第一家氨纶生产工厂烟台氨纶厂投产。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国。 氨纶在纺织品中通常以裸丝、包芯纱、包覆纱、合捻纱四种形式存在。 最早开发的聚氨酯弹性纤维品种,其拉伸与回复性能好,且不用纺纱加工便可用于生产,因此具有成本低的优点。由于裸丝的摩擦系数大,滑动性差,直接用于织造织物的不多,一般适宜在针织机上与其他化纤长丝交织。主要纺织产品有紧身衣、运动衣、护腿袜、外科用绷带和袜口、袖口等。 包芯纱是以氨纶丝为纱芯,外包一种或几种非弹性的短纤维,以天然纤维为外包纤维的纱线吸湿性好,又由于这种包覆后,拉伸时芯丝一般也不外露,所以舒适性好,染深色产品也不会因氨纶色浅而影响同色性。不过包芯纱的强力相对较低,一般单纱强力只相当于同规格外包纤维单独成纱的80%~90%。 以聚氨酯弹性纤维为芯纱,外包一种或几种非强力短纤维(棉纤维、毛、聚丙烯腈纤维、聚酯纤维等)纺成的纱线。芯层提供优良的弹性,外围纤维提供所需的表面特征。例如:棉包芯纱,除了弹性好以外,还保持了一般棉纱的手感和外观,其织物具有棉布的风格、手感和性能,可以制成多种棉型织物;毛包芯纱的服装面料不仅具有一般毛织物的外观和良好保暖性,而且织物的回弹性好,穿着时伸缩自如,增强了舒适感,并能显现优美的体型。包芯纱与其他弹力纱线相比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纱线在紧张拉伸的状态下芯丝不易外露,因此染色效果好,宜做包括深色在内的各种颜色的产品。但其强力比其他弹力丝低。包芯纱是聚氨酯弹性纤维中应用最广泛的纱线品种。 又称包缠纱,是以聚氨酯弹性纤维为芯,用合成纤维长丝或纱线以螺旋形的方式对其予以包覆而形成的弹力纱。包覆纱的手感比较硬挺,纱线较粗,织造的面料比较厚实。包覆纱的强度就是外包层长丝或纱线的强度,因此比同规格包芯纱的强度高。包覆纱又可分为单包覆纱和双包覆纱。单包覆纱是在聚氨酯弹性纤维外层包上一层长丝或纱线,由于施加于芯纱上的包覆圈数较少,在高伸长的弹性织物上有时会出现露芯现象,不宜做深色产品,主要用于袜子、纬编内衣等弹力织物。双包覆纱是在聚氨酯弹性纤维外层包覆两层长丝或纱线,且两层包裹方向相反,由于外层纤维以相反的螺旋角对称包裹,纱线不用再加捻就可以达到成纱弹力的平衡。双包覆纱的加工费用较高,主要用于护腿、弹力带、袜子口、连袜裤等弹力织物。 包覆纱也是以氨纶为芯,无弹性的长丝或短纤维纱线按螺旋形的方式对伸长状态的氨纶丝予以包覆而形成的弹力纱。包覆纱与其他弹力纱线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芯丝无捻度,芯丝与外包层之间的抱合程度明显低于包芯纱和合捻线,因此其弹性高于后两者,因此在张紧状态下有露芯现象。如果氨纶丝染色深度与外层纤维有明显色差,在张紧状态下,会使纺织品同色性降低,对深色产品更为明显。包覆纱的强力主要是外层长丝或纱线的强力,因此强力较高。 又称合股纱,是在对聚氨酯弹性纤维牵伸的同时,与其他无弹性的两根纱并合加捻而成。如果使这种纱线退捻,在使张力减弱的同时对整个纱线施加较轻的冲击,使各纱线间相对移动达到稳定状态,最后导致弹性纤维进入纱芯中,其他无弹性的纱成为外包层,合捻纱结构得以稳定。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各种花式捻线或三合一的合捻纱。合捻纱多用于织造粗厚织物,如弹力劳动布、弹力单面华达呢等。优点是条干均匀,产品洁净;缺点是手感稍硬,弹性纤维有的露在外面,使染色时容易造成色差,故一般不用于深色织物。
合捻线又称合股线,是在氨纶边拉伸边与其他无弹性的两根纱并合加捻而成。氨纶丝能与各种纱线或长丝配合生产弹力合捻线。由于氨纶丝与其他纱之间是互相捻绕的关系,因此纱线在张紧状态下氨纶丝会外露。如果染色时氨纶的颜色与其他合捻线色差大,则纺织品同色性较差,不适合染深色。合捻线的强力等于配合的非弹力纱的弹力,因此强力较高。氨纶丝与非弹力纱之间的抱合程度也低于包芯纱,所以,其弹性也高于包芯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