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线滑移测试与讨论

一、缝线滑移测试原理:

缝线滑移的测试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定力测长,一类是定长测力,两者都在CRE设备上进行测试。前者的值,是在缓慢施加并达到标准规定的力时(比如100牛顿),缝线位置的开口宽度值;后者的值是缓慢将缝线开口拉开到标准规定的(比如6mm)宽度时的力的大小。目前中日服装行业大多采用定力测长的方法,美标采用定长测力的方法。


二、中欧美日四大标准比较:

1、在国标体系中,滑移的测试方法杂多且混乱,很多人经常搞不清楚究竟用那个方法是正确的。国标体系中最少有3种定力测长的滑移测试方法,分别是GB/T13772.2,GB/T21294,FZ/T体系中定力100N的测试方法,目前在国内品牌服装品控里采用最广泛的就是最后这种,即定力100N测长的方法,一般要求不大于6mm为合格。


2、GB/T 13772和ISO 13936等同,里面也都包含定力测长和定长测力两部分。


3、日标体系中比较常用的定力测长测试方法是JIS L 1096B法,以织物厚薄(150g/m2)分别为49N和117.7N的定力,要求3mm内为合格。

4、美标ASTM D 434(已被ASTM D 1683替代)采用的是定长测力的方法,测缝线开口6mm时所用的力的大小。
5、就测试严苛程度来讲,日标最严,国标次之,欧标最“松”。美标方法完全不一样,难以比较,但美标方法的重演性和数据稳定性应该会较前三者更高。


6、中欧日测试标准中,经向滑移是指经纱在纬纱上滑移,而美标是反过来的,经向滑移是指纬纱在经纱上滑移。这个比价不同标准的测试数据时应该留意。


7、国标(欧标)和日标的开口宽度量取与计算的不同

如下图,国标将整个开口的最大宽度a最为最终数据;而日标是只计算两端纱线的滑移,最终开口宽度为a+a”,中间缝线开口部分不计入,比国标少计入一部分。

从这个层面讲,日标会比国标更具数据的可重演性,因为日标排除了缝线在缝制过程中不同人和不同机型的张力差异因素。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因为日标需要两次测量小间距,其测量偏差也可能较国标更大,因而又降低了它的数据可重演性和稳定性。总体来说,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测试操作人员,日标的准确性应该略高于国标,国标经常会遇到同一个测试人员和同一台测试机器,重复两次测试数据都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可能主要原因是缝线因素。


三、推论与讨论:

1、织物滑移性能主要取决两个因素,一个是织物的紧度以及组织间经纬的相互束缚,一个是纱线间的摩擦力。

2、从织物组织的角度来看,抗滑移性能依次递增的组织是:缎纹-斜纹-平纹,有些纱支密度如果是平纹,根据经验是不可能有滑移的,但如果是缎纹,则要当心可能会滑移。


3、从纱线间摩擦力角度来看,影响因素有两个,一个是纱线自身属性,比如化纤长丝就因比较滑而容易产生滑移,一个本身不滑移的全棉布如果纬纱换成相近粗细的涤纶或锦纶长丝,则也有可能会滑移。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硅油用量,染整过程中对滑移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加软的硅油用量,硅油使纱线摩擦系数变小,使织物容易滑移,因而,对易滑移的稀薄织物,保障滑移合格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控制硅油用量甚至不能使用硅油。而平滑剂软片这类柔软剂对织物滑移影响很小。


4、手感和抗滑移性能是矛盾的,有时碰到业务提出手感和滑移兼顾的要求,对于有些布或许可以,有些布就不行,有些稀薄布或有化纤长丝的织物,加一点点硅油就会导致抗滑移性能急剧下降,它有一个“滑移突变曲线”,如下图,有些织物0-5g/L的硅油用量可以使它的滑移测试数据从4mm突变到12mm。因此,如果这是要求加2g/L硅油来同时保手感和滑移,也是很高风险的,大生产的操作精度以及这个测试本身的测试精度都不足以保障在这样一个“高斜率曲线”上正好踩住平衡点那个位置,因此,对于这类布种,还是不加硅油为妙。

5、滑移不合格回修有两个思路,一个是把织物上的硅油洗掉,一个是加能增加纱线间摩擦力的助剂(防滑移剂)或工艺(如轻涂层)。


以下文章来源于纺染天地,作者付付的杂工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