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染料史大事件(一):三足鼎立
序
100年前来到中国的染料销售经理
清朝末年,1885年的大上海,一个名叫梅耶尔的德国人来到这里,此人是德国一家名叫BASF的染料公司的销售经理,前来打开中国市场。早在三年以前,其德国同行拜耳公司已捷足先登,来到中国推销染料。与此同时,以手表出名的瑞士,也有三个染料公司来到中国,首先是1758年成立的嘉基公司,随后汽巴和山德士公司先后登陆中国。
这几个染料公司的到来影响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1
两德国化工巨头之子:德司达
时光流转,也即是梅耶尔来到中国的100年以后,1995年,以合成染料起步的德国化工巨头拜耳和赫斯特公司,合并了其双方的染料业务,自此,一个新的染料巨头诞生了,他的名字就是德司达,不管其名字意为染料之星还是染色之星,他继承了两大化工巨头百余年的染料技术沉淀,其星辉光芒自此照耀于纺织界。
拜耳自此不再专注起最早从事的染料行业,而重点专注于医药等化工行业。
2
纺织化学品巨头:科莱恩
同在1995年,在三个最早来到中国的三个瑞士公司合并之前,山德士的纺织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部独立出来,起名科莱恩,两年之后科莱恩与德国赫斯特的专用化学品部合并重组,另一纺织化学品巨头——科莱恩自此走上了世界。
1997年后,赫斯特的染料和专用化学品均独立出来。
3
纺织化学品巨头:汽巴精化
1971年,成立于1758年的瑞士嘉基公司与晚其100年的成立的瑞士汽巴公司合并,新公司名称:汽巴-嘉基,在19世纪90年代的精细化工教材里,经常会看到这个名字(小编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学习精细化工的)。德司达成立的第二年,汽巴-嘉基与山德士合并,这三家18世纪就来到中国销售染料的瑞士公司,终于走到了一起,起名“诺华Novartis”。而诺华集团也是专注发展医药行业,世界三大药企之一。1997年1月,原汽巴-嘉基的精细化工部门独立出来,成为另一纺织化学品品巨头——汽巴精化。
自此,德司达、科莱恩、汽巴精化三个染化料巨头屹立于纺织行业,纺织化学品顶级供应商成三足鼎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