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染料性能及染色原理
1、活性染料
1)是一种反应性染料,能上染棉麻等织物,牢度比直接染料好。
2)易溶于水,对硬水敏感(须在软水条件下染色)。
3)通常中性条件下上染,在碱性条件下固色,按照浅、中、深的颜色采用不同的固色液进行固色。
染色中加元明粉或食盐或烧碱起促染作用。
活性染料染色机理:活性染料分子含有能与纤维发生反应的基团,活性染料在染色时,染料与纤维发生反应,二者形成共价键,达到上染效果;
2、分散染料
1)是涤纶的专用染料,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2)染色时只能借助分散剂将染料均匀分散在染液中才可上染。
3)分散染料不耐碱,在高温及碱性条件下会分解破坏。
4)在弱酸(如冰醋酸PH=4-5)条件下上染涤纶。
分散染料染色机理:分散染料染聚酯等合成纤维,符合自由体积扩散模型,聚酯纤维为热塑性纤维,具有玻璃化温度,在玻璃温度以下,纤维中的自由体积以微小的空穴形式分布在高分子内部,染料难以进入这些空穴中;当温度在玻璃化温度以上,大分子链段运动加剧,原来分散的微小空穴合并成较大的空穴,从而使纤维大分子的链段发生连锁的绕动,即所谓的链段跳跃。这样,原来僵硬的玻璃装高分子物变得比较柔软。温度越高,链段跳跃形成较大空穴的概率越高,这些空穴称为“瞬时空穴”,染料分子通过这些瞬间空穴 进入纤维内部,完成扩散过程,从而染透纤维;
还原染料
1)不溶于水;
2)染色时,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剂还原成可溶性的、对纤维素纤维有亲和力的隐色体钠盐上染纤维,染色后再经过氧化、恢复为原来的不溶性的染料色淀固着在纤维上。
3)还原染料的化学结构类型多,也比较复杂,但主要为靛类和蒽醌类。
士林染料染色机理:还原染料染色时,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剂还原为可溶性的、对纤维素纤维有亲和力的隐色体钠盐,以色素阴离子通过范德华引力和氢键等吸附于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扩散,并与纤维结合,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后,经过氧化使它恢复为原来不溶性的还原染料固着在纤维上,达到染色效果;
酸性染料
1)阴离子染料;
2)染料与纤维表面的氨基发生反应,形成离子键;
3)适用于锦纶、羊毛、蚕丝等染色;
酸性染料染色机理:聚酰胺纤维常用酸性染料染色,当染液PH值小于纤维等电点时,纤维表面带正电荷,酸性染料本身带负电荷,染料吸附在末端氨基上,主要以离子键形式与纤维发生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