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摩擦色牢度为什么会不合格?
耐摩擦色牢度的定义
耐摩擦色牢度是纺织品色牢度检验的一项,也是纺织品在贸易过程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它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摩擦后的掉色程度,可分为干态摩擦和湿态摩擦。摩擦牢度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级原则,共分5级,数值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
耐摩擦色牢度检测
耐摩擦色牢度常用的标准有GB/T 3920-2008、ISO 105 X12:2016、AATCC 8 -2016。它们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
织物表面形态的影响
由于未固着染料是造成摩擦色牢度差的主要原因,在干态条件下,对于表面粗糙或磨绒、起毛织物,坚硬如麻类织物,牛仔面料和涂料印花织物,如果进行干摩擦极易将织物表面堆积的染料、涂料或其他有色物质磨下来,甚至造成部分有色纤维断裂并形成有色微粒,使耐干摩擦色牢度进一步下降。对磨绒或起毛织物而言,织物表面的绒毛与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夹角,并不是平行的,从而使摩擦头在做往复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增大,使这类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
织物结构的影响
轻薄型的织物(通常都是合成纤维或丝绸类织物)的试样表面,由于织物结构相对比较疏松,在进行干摩擦时,样品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会随摩擦头的运动而发生部分的滑移,从而使摩擦阻力增大,且摩擦效率提高。但在进行湿摩擦时,情况则与纤维素纤维完全不同。
由于纤维的吸湿性极低或水膨化效应不明显,且水的存在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这使得此类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要明显优于耐干摩擦色牢度。因此,对某些特定的织物,耐湿摩擦色牢度优于耐干摩擦色牢度的现象并不鲜见。此时,所选用的染料品种、染料的性能、染色和后整理的工艺条件等,虽然也会对耐摩擦色牢度产生影响,但与织物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态等物理因素相比,就显得不是非常重要了。
发生此类情况的大多还是深色的产品,如黑、红和藏青等。当然,对灯芯绒、斜纹棉布和涂料印花等织物来说,在湿态条件下,由于其本身所采用的染料和印染工艺等原因,其耐湿摩擦色牢度通常为2级,甚至更低,并不优于其耐干摩擦色牢度。
织物结构的影响
轻薄型的织物(通常都是合成纤维或丝绸类织物)的试样表面,由于织物结构相对比较疏松,在进行干摩擦时,样品在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会随摩擦头的运动而发生部分的滑移,从而使摩擦阻力增大,且摩擦效率提高。但在进行湿摩擦时,情况则与纤维素纤维完全不同。
由于纤维的吸湿性极低或水膨化效应不明显,且水的存在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这使得此类织物的耐湿摩擦色牢度要明显优于耐干摩擦色牢度。因此,对某些特定的织物,耐湿摩擦色牢度优于耐干摩擦色牢度的现象并不鲜见。此时,所选用的染料品种、染料的性能、染色和后整理的工艺条件等,虽然也会对耐摩擦色牢度产生影响,但与织物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态等物理因素相比,就显得不是非常重要了。
发生此类情况的大多还是深色的产品,如黑、红和藏青等。当然,对灯芯绒、斜纹棉布和涂料印花等织物来说,在湿态条件下,由于其本身所采用的染料和印染工艺等原因,其耐湿摩擦色牢度通常为2级,甚至更低,并不优于其耐干摩擦色牢度。
活性染料的影响
水溶性染料在湿摩擦的时候易被转移到摩擦织物上,使原样褪色和摩擦织物沾色
部分染色的纤维在摩擦的时候发生断裂,形成微小的有色颗粒并被转移到摩擦织物上面,造成沾色。
提高耐摩擦色牢度的方法
在染色前对织物进行适当的前处理,如丝光、烧毛、纤维素酶光洁处理、煮练、漂白、洗涤、烘干,可以提高织物表面的光洁和毛效,降低摩擦阻力和提高纤维对染料的吸收能力。
在纺织后处理时,对织物进行充分皂洗,洗净织物表面浮色。
对于涤纶纤维用分散染料染色后高温定型会导致染料泳移到纤维表面,引起耐摩擦色牢度下降的情况,加固色剂或平滑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耐摩擦色牢度。
试样:18038728082蔡小姐,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