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

一、溶液的定义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所以,在实验室里或化工生产中,要使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起反应,常常先把它们溶解,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并加以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溶液对动植物的生理活动也有很大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分,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吸收。在动物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溶解在血液中进行循环的。在医疗上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医治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炎症的注射液(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各种眼药水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成为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土壤里含有水分,里面溶解了多种物质,形成土壤溶液,土壤溶液里就含有植物需要的养料。许多肥料,像人粪尿、牛马粪、农作物秸秆、 野草等等,在施用以前都要经过腐熟的过程,目的之一是使复杂的难溶的有机物变成简单的易溶的物质,这些物质能溶解在土壤溶液里,供农作物吸收。

七、溶液的形成

  溶液形成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体积变化,有时还有颜色变化。溶解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变化,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离散,这个过程需要吸热以克服分子间的吸引力,同时增大体积;二是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的结合,这是一个放热过程同时体积缩小。整个过程的综合情况是两方面的共同作用。

八、溶液的计算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总量不变进行运算,无论是用水,或是用稀溶液来稀释浓溶液,都可计算。
  (1)用水稀释浓溶液
  设稀释前的浓溶液的质量为m,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时加入水的质量为n,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则可得m×a%=(m+n)×b%
  (2)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
  设浓溶液的质量为A,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溶液的质量为B,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液混合后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
  则可得 A×a%+B×b%=(A+B)×c% (1)
  或 A/B=(c%-b%)/(a%-c%) (2)
  使溶液变浓(增大一倍)
  1.增加溶质
  令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若使其质量分数增大一倍
  则要加am/100+2a g 的溶质
  2.蒸发溶剂
  令溶液质量为m g,则蒸发m/2 g溶剂
  3.用浓溶液混合
  令稀释前溶液质量为m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后溶液质量为n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
  则有m g*a%+n g*b%/m g+n g*100%=b%
  使溶液变稀
  1.增加溶剂
  令溶液质量为m g
  若使其质量分数减小一倍
  则要加m g溶剂

九、溶液的温度变化

  物质溶解,一方面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要克服它们本身的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离开溶质,另一方面是溶解了的溶质要扩散到整个溶剂中去,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溶解过程中,温度下降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溶解过程只是单纯的扩散,就应该全是吸热的,为什么还有的放热呢?原来,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不仅要互相分离而分散到溶剂中去,同时,溶解于溶剂中的溶质微粒也可以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如果溶剂是水,就生成水合物)。在这一过程里要放出热量。
  如NaOH,CaO溶于水Q放>Q吸,故升温
  如NH4NO3溶于水Q放<Q吸,故降温(这是初中化学中为数不多的溶于水降温的物质)

上一篇: 溶解性
下一篇: 儒巾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