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
in gongchepu,corresponding to 2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chǐbīng
[short weapon] 短小的兵器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战国策·燕策》
chǐbō-diànxiè
[How time flies] 人生苦短,光阴如同闪电一样逝去
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泫然不知涕之无从也。虽隙驷不留,尺波电谢,而秋菊春兰英华靡绝。――刘峻《重答刘秣陵沼书》
chǐcùn
(1)
[a little]∶比喻面积较小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尺寸之功
尺寸之利
(2)
[short or narrow]∶比喻短窄
尺寸千里
chǐ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chǐdù
[yardstick;measure;scale] 准绳;衡量长度的定制
尺度有则
尺短寸长
chǐduǎn-cùncháng
[Every thing has its strong and weak points as a foot is oft-times too short and inch too lo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缩语,是说由于应用的场合不同,一尺也有不够长的时候,而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比喻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chǐfú-qiānlǐ
[insignificant size with profound meaning as panorama of a thousand li in a one-chi scroll] 一幅小小的画能容纳千里山河的景象,比喻事物外形虽小,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
chǐgǔ
[ulna] 连接肱骨和腕骨的骨头,上端呈三棱形
chǐhuò
[inchworm;looper;geometer] 尺蠖蛾的幼虫,种类很多,是果树和森林的主要害虫
chǐmǎ
[size] 尺寸的长短大小
尺码为7号的帽子
chǐshān-cùnshuǐ
[length of land on small picture] 指一小片山水
丹棱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清·张问陶《青神舟中不得见峨嵋山与亥白兄饮酒排闷》
chǐsù
[note;letter] 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函绵邈于尺素。――陆机《文赋》
尺头,尺头儿
chǐtóu,chǐtóur
(1)
[size]∶尺码
(2)
[cloth and silk] [方]∶衣料;零碎料子
拿了一匹尺头
chǐzi
[ruler] 导引钢笔或铅笔画线条或量尺寸的木尺或金属尺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相关词组
尺兵
chǐbīng
[short weapon] 短小的兵器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战国策·燕策》
尺波电谢
chǐbō-diànxiè
[How time flies] 人生苦短,光阴如同闪电一样逝去
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泫然不知涕之无从也。虽隙驷不留,尺波电谢,而秋菊春兰英华靡绝。――刘峻《重答刘秣陵沼书》
尺寸
chǐcùn
(1)
[a little]∶比喻面积较小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尺寸之功
尺寸之利
(2)
[short or narrow]∶比喻短窄
尺寸千里
尺牍
chǐ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尺度
chǐdù
[yardstick;measure;scale] 准绳;衡量长度的定制
尺度有则
尺短寸长
chǐduǎn-cùncháng
[Every thing has its strong and weak points as a foot is oft-times too short and inch too lo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缩语,是说由于应用的场合不同,一尺也有不够长的时候,而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比喻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尺幅千里
chǐfú-qiānlǐ
[insignificant size with profound meaning as panorama of a thousand li in a one-chi scroll] 一幅小小的画能容纳千里山河的景象,比喻事物外形虽小,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
尺骨
chǐgǔ
[ulna] 连接肱骨和腕骨的骨头,上端呈三棱形
尺蠖
chǐhuò
[inchworm;looper;geometer] 尺蠖蛾的幼虫,种类很多,是果树和森林的主要害虫
尺码
chǐmǎ
[size] 尺寸的长短大小
尺码为7号的帽子
尺山寸水
chǐshān-cùnshuǐ
[length of land on small picture] 指一小片山水
丹棱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清·张问陶《青神舟中不得见峨嵋山与亥白兄饮酒排闷》
尺素
chǐsù
[note;letter] 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函绵邈于尺素。――陆机《文赋》
尺头,尺头儿
chǐtóu,chǐtóur
(1)
[size]∶尺码
(2)
[cloth and silk] [方]∶衣料;零碎料子
拿了一匹尺头
尺子
chǐzi
[ruler] 导引钢笔或铅笔画线条或量尺寸的木尺或金属尺
发展简介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