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纤维的出现促进产业用纺织品?

更多精彩点击文尾【阅读原文】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持续以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为核心,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工艺设备创新力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3月,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对当前行业内产业规模较大及发展较快的多个省市和地区展开了摸底调研。整体来看,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主要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均表示:对于2018年的行业运行与发展形势表示乐观,绝大部分企业手中的订单比较饱满,部分涉及军工、安全防护、非织造机械、高温过滤等领域企业的生产订单已经安排到今年下半年。近日,结合此次调研情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对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度解析。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成果转化积极落地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2017年全年及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总体运行良好,产业规模、营业收入和经济效益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2017年产业用纺织品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7%;安徽省产业用骨干企业都保持快速增长,占纺织全行业的比例已提高到8%。湖北省仙桃市非织造布生产及相关企业已突破1000家,其中规上企业98家,2017 实现产值已突破300亿元达313.78亿元。江苏省是新材料制造和需求大省,在纺织新材料特别是纤维新材料领域具备很好产业基础,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协会调研的江苏省创新成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以及交叉学科的集成创新为科研重点,填补上游基础研究和下游企业产品生产之间创新链的空白。李陵申对该研究院的成果表示了肯定:“江苏省创新成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很好地构建了一种面向市场的研发导向机制,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目前已吸引落地了一批科研团队和项目,为江苏省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带来巨大的源动力,也为行业内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维持较高增速,行业内企业也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积极研发新产品、改善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联合开发的“工业烟尘超净排放用节能型水刺滤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开发的玄武岩滤料、抗静电滤料等新产品可满足工业过滤领域的特殊需求。中科贝思达(厦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创新性自主开发了静电纺丝技术,并成功产业化应用到中科贝思达的口罩产品中。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并积极筹建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碳纤维复材在汽车、轨道交通、风电、大飞机、航天航空等领域的低成本应用技术突破。台州宇星制针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的刺针,有18道工序,且道工艺都精益求精,已被国内外许多重点非织造机械和经编机械生产企业列为首选。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着力建设CNAS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同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合肥普尔德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建立了拥有符合GMP规范要求的10万级无尘净化车间4万余平方米,在国内同行中率先通过了德国TUV公告机构颁发的ISO13485:2003、CE及美国FDA认证,产品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智能制造持续发力 深度融合提上日程当今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正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建设纺织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李陵申表示,对于智能制造,行业内多数企业都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经济实力和产业特征做出了各自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投资的安德里兹高速水刺生产线,其后道引入全套亚赛利的卷入、分切、包装、码垛装置,实现了全流程的高度自动化,该条生产线也能根据自动检测的结果调整纤维喂入量和铺网厚度,目前该条生产线正处于调试阶段。泰安路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的工程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已经纳入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名单,这也是山东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且通过软件对多台经编机实现了联网,集中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减少了用工数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恒安集团旗下的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公司自主开发的高速理片机实现了卫生用品的高速生产,成品的包装、运输、码垛、入库和出库则引入工业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目前,公司正在着力解决原材料的自动上料系统,并开发MES系统,对公司的生产进行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制造的智能化水平。但李陵申也指出,整体上看,国内部分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对于智能制造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全流程的自动化方面,信息化工作主要是运用ERP解决财务、销售、仓库物流等运营环节的问题,生产设备的物联网和信息采集、生产环节的信息化、大数据应用还基本处于空白。从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动力来看,除了一部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外,更多还是基于减少用工的考虑。此次调研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招工困难,员工的稳定性差,企业急需通过自动化大幅降低包装、运输环节的低技能用工数量。同时李陵申表示:“目前一些工序的自动化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实施效果也不太理想。如短纤维的自动上料系统,投入较大但是带来的效益比较低;水刺非织造布的疵点处理,目前运用机器还无法处理,人工处理是可行且经济的方案。”集群建设步伐加快 公共平台尚待完善如今,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过程中,“集群力量”越发突出。通过此次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出,湖北省仙桃及彭场非织造布、温州萧江包装、天台过滤布、义乌线带、常熟支塘非织造机械等主要产业集群的绝大部分重点企业都保持了快速发展,且发展前景良好,不少集群内的骨干企业都在积极筹划计入资本市场。据统计,天台县目前已有6家主板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义乌市现共有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平阳县萧江镇政府引入产业引导基金,推动包装企业上市,启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上市股改,立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采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筹备申报“新三板”挂牌。李陵申表示,天台产业用布行业结构调整成效尤为显著。如今,天台山县加快建设特色园区,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全县规上企业已达2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已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浙江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浙江华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绍兴恒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家骨干公司的高温过滤产品比例已提高到40%以上。天台县其他领域发展速度也有所加快,如浙江三星特种纺织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液晶聚芳酯项目中试取得重大突破,并开发出了乙烯基复合壁纸。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医卫用非织造材料行业发展也取得明显进步。目前,南海区西樵镇已形成以广东昱升个人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金三发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贯穿纸尿裤、卫生巾配套生产企业的集聚地,产业链较为完善,2017年全镇规上卫生用品行业实现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66%。南海区九江镇作为“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搭建医卫非织造材料“全球第一、亚洲第一、全国十强”的三级梯队已经基本成型,集聚了东丽高新聚化(佛山)有限公司、美国贝里塑料集团南海南新无纺布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领先的非织造材料企业,集群竞争力大幅提升。此外,集群内调研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等都非常重视,实地走访的绝大部分骨干企业都已通过了IOS9000或IOS9001的质量体系认证,各地政府都在推动企业申报质量奖、省级名牌、驰名商标等,部分重点企业都已获得上述荣誉。但李陵申也指出,此次调研的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都比较薄弱,政府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已有的服务平台基本集中在金融服务方面。“产业集群都缺乏技术服务和人才服务的平台,这与重点企业普遍反映的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研发困难等问题高度吻合。同时,有的集群缺乏一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平台,难以有效提升当地产业在全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次调研的6个集群地中,只有天台县正式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了‘平桥过滤布’商标。”李陵申说道。及时关注业内动态 5大措施提升质效谈及行业未来发展,李陵申表示,尽管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保证了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运行质效保持良好的水平,但由于主要纤维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部分产品有效供给的快速增长,行业的盈利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降低,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应当及时引起业内人的注意。他指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要实现持续平稳地发展,应加强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创新。梳理行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资源,建立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高端智库,为行业科技基础研究建立基础,建立更为广泛全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库,便于行业的多元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重点领域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在车用纺织品、应急纺织品、土工材料、医疗卫生材料等领域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或检测机构建设国家认可或行业认可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并加紧研究应急纺织品标准体系,梳理和补齐该领域重点产品的相关检测或产品标准。二是强基础。研究制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部各省及各重点产业集群组织强大力量,专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选择好各自的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领域,组织引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具有鲜明集群特色的信息技术、人才交流与培训、资金融通、检测检验等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少、研发力量弱等问题,特别是重点支持上下游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三是补短板。尽管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与各高校、研究院之间合作力度明显加强,但目前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仅仅停留在成果鉴定与报奖材料组织撰写等方面,如何深入挖掘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进行针对性强、结合度高的研发创新是目前企业的共同诉求,也能有效解决技术人才匮乏等难题。四是促应用。继续加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和培育。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渠道,争创知名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同时大力加强区域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集群注册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区域品牌,并推动重点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发展,或重点招商引资上下游企业,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五是扩影响。大力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相关政策的宣贯。一方面,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协调,在产业用纺织品重点省份对其主管部门进行政策和行业宣贯;另一方面,地方协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应加强合作,借助相关规划或大型行业活动,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在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认织度,扩大产业影响力。同时建议,相关领域企业能够从履行社会责任出发,加强科技研发和投入,研发经济适用的废旧纺织品资源特别是废旧产业用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和装备,实现废旧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李陵申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复苏,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保持温和增长,国内市场对一次性卫生材料、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土工材料和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也表现出旺盛的需求,在此机遇下,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要保持谨慎态度,及时关注行业,谋求更大更好发展。联络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纺织报》官方微信, 给小编留言或在你感兴趣的文章下评论。

更多精彩点击文尾【阅读原文】近年来,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持续以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为核心,加大产品开发和技术工艺设备创新力度,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年3月,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对当前行业内产业规模较大及发展较快的多个省市和地区展开了摸底调研。整体来看,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主要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均表示:对于2018年的行业运行与发展形势表示乐观,绝大部分企业手中的订单比较饱满,部分涉及军工、安全防护、非织造机械、高温过滤等领域企业的生产订单已经安排到今年下半年。近日,结合此次调研情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对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度解析。科技创新引领发展 成果转化积极落地根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2017年全年及今年第一季度,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总体运行良好,产业规模、营业收入和经济效益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2017年产业用纺织品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7.7%;安徽省产业用骨干企业都保持快速增长,占纺织全行业的比例已提高到8%。湖北省仙桃市非织造布生产及相关企业已突破1000家,其中规上企业98家,2017 实现产值已突破300亿元达313.78亿元。江苏省是新材料制造和需求大省,在纺织新材料特别是纤维新材料领域具备很好产业基础,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创新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协会调研的江苏省创新成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产业核心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研发以及交叉学科的集成创新为科研重点,填补上游基础研究和下游企业产品生产之间创新链的空白。李陵申对该研究院的成果表示了肯定:“江苏省创新成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组织机构和运行模式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很好地构建了一种面向市场的研发导向机制,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热情,目前已吸引落地了一批科研团队和项目,为江苏省的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带来巨大的源动力,也为行业内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维持较高增速,行业内企业也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积极研发新产品、改善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联合开发的“工业烟尘超净排放用节能型水刺滤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2017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开发的玄武岩滤料、抗静电滤料等新产品可满足工业过滤领域的特殊需求。中科贝思达(厦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创新性自主开发了静电纺丝技术,并成功产业化应用到中科贝思达的口罩产品中。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并积极筹建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碳纤维复材在汽车、轨道交通、风电、大飞机、航天航空等领域的低成本应用技术突破。台州宇星制针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的刺针,有18道工序,且道工艺都精益求精,已被国内外许多重点非织造机械和经编机械生产企业列为首选。安徽元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着力建设CNAS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平台,同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合肥普尔德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建立了拥有符合GMP规范要求的10万级无尘净化车间4万余平方米,在国内同行中率先通过了德国TUV公告机构颁发的ISO13485:2003、CE及美国FDA认证,产品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智能制造持续发力 深度融合提上日程当今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正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建设纺织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李陵申表示,对于智能制造,行业内多数企业都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企业根据自身的规模、经济实力和产业特征做出了各自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投资的安德里兹高速水刺生产线,其后道引入全套亚赛利的卷入、分切、包装、码垛装置,实现了全流程的高度自动化,该条生产线也能根据自动检测的结果调整纤维喂入量和铺网厚度,目前该条生产线正处于调试阶段。泰安路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的工程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已经纳入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名单,这也是山东省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公司的主要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且通过软件对多台经编机实现了联网,集中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减少了用工数量、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恒安集团旗下的福建恒安家庭生活用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了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公司自主开发的高速理片机实现了卫生用品的高速生产,成品的包装、运输、码垛、入库和出库则引入工业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目前,公司正在着力解决原材料的自动上料系统,并开发MES系统,对公司的生产进行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制造的智能化水平。但李陵申也指出,整体上看,国内部分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对于智能制造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全流程的自动化方面,信息化工作主要是运用ERP解决财务、销售、仓库物流等运营环节的问题,生产设备的物联网和信息采集、生产环节的信息化、大数据应用还基本处于空白。从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动力来看,除了一部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外,更多还是基于减少用工的考虑。此次调研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招工困难,员工的稳定性差,企业急需通过自动化大幅降低包装、运输环节的低技能用工数量。同时李陵申表示:“目前一些工序的自动化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而且实施效果也不太理想。如短纤维的自动上料系统,投入较大但是带来的效益比较低;水刺非织造布的疵点处理,目前运用机器还无法处理,人工处理是可行且经济的方案。”集群建设步伐加快 公共平台尚待完善如今,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过程中,“集群力量”越发突出。通过此次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出,湖北省仙桃及彭场非织造布、温州萧江包装、天台过滤布、义乌线带、常熟支塘非织造机械等主要产业集群的绝大部分重点企业都保持了快速发展,且发展前景良好,不少集群内的骨干企业都在积极筹划计入资本市场。据统计,天台县目前已有6家主板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义乌市现共有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平阳县萧江镇政府引入产业引导基金,推动包装企业上市,启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上市股改,立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中采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筹备申报“新三板”挂牌。李陵申表示,天台产业用布行业结构调整成效尤为显著。如今,天台山县加快建设特色园区,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全县规上企业已达2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已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浙江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浙江华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绍兴恒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家骨干公司的高温过滤产品比例已提高到40%以上。天台县其他领域发展速度也有所加快,如浙江三星特种纺织有限公司与东华大学合作研发的液晶聚芳酯项目中试取得重大突破,并开发出了乙烯基复合壁纸。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医卫用非织造材料行业发展也取得明显进步。目前,南海区西樵镇已形成以广东昱升个人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金三发科技有限公司等30多家贯穿纸尿裤、卫生巾配套生产企业的集聚地,产业链较为完善,2017年全镇规上卫生用品行业实现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66%。南海区九江镇作为“中国医卫用非织造产品示范基地”,搭建医卫非织造材料“全球第一、亚洲第一、全国十强”的三级梯队已经基本成型,集聚了东丽高新聚化(佛山)有限公司、美国贝里塑料集团南海南新无纺布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等国内外领先的非织造材料企业,集群竞争力大幅提升。此外,集群内调研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等都非常重视,实地走访的绝大部分骨干企业都已通过了IOS900或IOS9001的质量体系认证,各地政府都在推动企业申报质量奖、省级名牌、驰名商标等,部分重点企业都已获得上述荣誉。但李陵申也指出,此次调研的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都比较薄弱,政府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已有的服务平台基本集中在金融服务方面。“产业集群都缺乏技术服务和人才服务的平台,这与重点企业普遍反映的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研发困难等问题高度吻合。同时,有的集群缺乏一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平台,难以有效提升当地产业在全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次调研的6个集群地中,只有天台县正式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了‘平桥过滤布’商标。”李陵申说道。及时关注业内动态 5大措施提升质效谈及行业未来发展,李陵申表示,尽管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保证了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运行质效保持良好的水平,但由于主要纤维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部分产品有效供给的快速增长,行业的盈利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降低,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应当及时引起业内人的注意。他指出,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要实现持续平稳地发展,应加强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创新。梳理行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资源,建立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高端智库,为行业科技基础研究建立基础,建立更为广泛全面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库,便于行业的多元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建设重点领域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在车用纺织品、应急纺织品、土工材料、医疗卫生材料等领域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或检测机构建设国家认可或行业认可的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并加紧研究应急纺织品标准体系,梳理和补齐该领域重点产品的相关检测或产品标准。二是强基础。研究制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部各省及各重点产业集群组织强大力量,专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选择好各自的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领域,组织引导产业高端化、集聚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具有鲜明集群特色的信息技术、人才交流与培训、资金融通、检测检验等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少、研发力量弱等问题,特别是重点支持上下游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链协同创新。三是补短板。尽管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与各高校、研究院之间合作力度明显加强,但目前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仅仅停留在成果鉴定与报奖材料组织撰写等方面,如何深入挖掘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进行针对性强、结合度高的研发创新是目前企业的共同诉求,也能有效解决技术人才匮乏等难题。四是促应用。继续加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和培育。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渠道,争创知名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同时大力加强区域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产业集群注册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区域品牌,并推动重点企业向产业链前后延伸发展,或重点招商引资上下游企业,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五是扩影响。大力加强产业用纺织品相关政策的宣贯。一方面,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协调,在产业用纺织品重点省份对其主管部门进行政策和行业宣贯;另一方面,地方协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应加强合作,借助相关规划或大型行业活动,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在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认织度,扩大产业影响力。同时建议,相关领域企业能够从履行社会责任出发,加强科技研发和投入,研发经济适用的废旧纺织品资源特别是废旧产业用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技术和装备,实现废旧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李陵申表示,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复苏,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保持温和增长,国内市场对一次性卫生材料、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土工材料和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也表现出旺盛的需求,在此机遇下,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企业要保持谨慎态度,及时关注行业,谋求更大更好发展。联络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纺织报》官方微信, 给小编留言或在你感兴趣的文章下评论。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