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纺织的认识1000字谢谢?

一、起源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二、纺织原料多样化

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丝纤维的广泛利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工艺和纺织机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技术。

产品

中国最著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的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线类、带类、绳类、机织物、针织物、无纺布等六个门类。其中织物按材料分为麻布、纱布、棉布、丝绸等。

扩展资料:

历史

中国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要远早于制陶的时间。麻绳、麻布等麻织物是人类最先制造的纺织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埃及的亚麻织物和公元前3600年中国江苏草鞋山出土的葛织物。河南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年的丝织物残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实物。

新石器时代,纺轮的发明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械:纺车和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宋末元初的黄道婆是名垂青史的纺织专家。明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

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出现了分工细致的工厂,然而6-8个纺工生产的棉纱只能供给1个织工织棉布,引起所谓的“纱荒”。

1765年一位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英国织工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纺纱机,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台机器,即著名的珍妮纺纱机。新型纺纱机与的改良与发明带动了英国纺织业的发展,间接影响了日后印度甘地不合作运动的发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纺织

针织 knitting 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 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手工针织使用棒针,历史悠久,技艺精巧,花形灵活多变,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1982年在中国江陵马山战国墓出土丝织品中有带状单面纬编两色提花丝针织物,是至今已发现的最早手工针织品,距今约2200多年。根据这一文物可以推断中国手工针织的起源还要更早一些。机器针织始于1589年,英国人W.李从手工编织得到启示而创制了第一台手摇针织机。它有3500多个零件,钩针排列成行,一次可以编织16只线圈。中国第一家汗衫针织厂在1896年创建于上海。中国第一家织袜厂于1907年建立在广州。 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 ,针织生产分纬编和经编两大类。在纬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以后便可把筒子纱直接上机生产。每根纱线沿纬向顺序地垫放在纬编针织机的各只织针上,以形成纬编织物。在经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整经,纱线平行排列卷绕成经轴,然后上机生产。纱线从经轴上退解下来,各根纱线沿纵向各自垫放在经编针织机的一只或至多两只织针上,以形成经编织物。在某些针织机上也有把纬编和经编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这时在针织机上配置有两组纱线,一组按经编方法垫纱,而另一组按纬编方法垫纱,织针把两组纱线一起构成线圈,形成针织物。由同一根纱线形成的线圈在纬编针织物中沿着纬向配置,而在经编针织物中则沿着经向配置。 成圈过程 纱线构成线圈,经过纵向串套和横向连接便成为针织物。所以成圈是针织的基本工艺。成圈过程可按顺序分解成下列几个阶段:退圈把刚形成的线圈(称旧线圈)从针钩移至针杆;垫纱把纱线喂到织针上;弯纱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的形状;带纱把新垫上的纱线或刚弯成的线圈移至针钩内; 闭口封闭织针针口;套圈把旧线圈套到针口闭合的针钩上;连圈新纱线或新线圈与旧线圈在针钩内外相遇;脱圈旧线圈从针钩上脱下套在新线圈上;成圈使纱线形成一只封闭的和规定大小的新线圈;牵拉把新线圈拉离成圈区域。这只新线圈在下一成圈周期中即成为旧线圈。成圈过程有针织法和编结法两类。在针织法成圈过程中,成圈各阶段按上述顺序进行。在编结法成圈过程中,弯纱始于脱圈,并与成圈阶段同时进行。在有的针织机上各只织针依次顺序完成成圈过程;也有一些针织机的成圈过程各只织针整列地同时进行。 针织生产 除可织制成各种坯布,经裁剪、缝制而成各种针织品外,还可在机上直接编织成形产品,以制成全成形或部分成形产品。采用成形工艺可以节约原料,简化或取消裁剪和缝纫工序,并能改善产品的服用性能。针织生产因工艺过程短,原料适应性强,翻改品种快,产品使用范围广,噪声小,能源消耗少,而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织机的生产率大为提高,如圆型纬编针织机(舌针)每分钟约可编织3000个线圈横列,经编机的织幅大多为427厘米,每分钟最高可编织2000个线圈横列,单针筒圆袜机的转速最高可达每分钟1000转。利用电子技术控制针织机的工作,更提高了机器效率。在机器上安装各种积极式给纱装置,可以改善产品质量。在机器上附加一些机构可以编织各种组织结构和不同用途的针织物:如应用选针机构使织针按预先安排的程序投入工作,以编织提花针织物;应用梳毛机构把散纤维喂入织针,以编织长毛绒针织物;应用衬经衬纬装置,以编织衬经衬纬针织物 。针织机的品种繁多,已超过350种。随着化学纤维新品种和后整理工艺的发展,提高了针织物挺刮、免烫和耐磨等特性。拉绒、磨绒、剪毛、轧花和褶裥等整理技术的应用,使针织品的品种更为扩大。 针织技术已经扩展到其他纺织生产方面,如将针织成圈方法应用在织布机中进行分段引纬,并把各段纬纱用线圈加以串针织品套连接,以代替传统的投梭运动,使织造速度提高,这就是织、编结合的织编机。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