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很多游牧民族都喜欢发动战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游牧民族不是喜欢发动战争,是必须要发动战争。

游牧民族自身的特点就是,食物主要依赖于牲畜。

游牧民族主要的食物是奶制品和肉类(但并非都是牛羊肉),还有一些从汉人手中购买的粮食。

而购买粮食主要依靠贩卖牲畜或者皮毛,还是要依赖牲畜。

但畜牧业是不靠谱的,受天灾影响大于农耕民族。

大家也许不知道,其实农耕民族出现1年时间的天灾,根本就不叫天灾。

这是因为农耕民族通常比较容易积存余粮!

在满清的康乾时期,人均粮食最低也有800多斤。除了交纳田赋以外,普通农户留下四五百斤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古人一个月20斤粮食就可以维持生存,所以一年可以积存下一些粮食,以应付可能存在的饥荒。

所以古代的饥荒,基本都是连续几年欠收或者绝收,农耕民族才会出现饥荒。

比如清末的丁戊奇荒,就是持续了2年北方全面旱灾,老百姓到了颗粒无收的地步,这才饿死上千万人。

对不起,游牧民族被农耕民族脆弱十倍。

粮食可以长期保存,牲畜则不能。

北方蒙古高原经常有雪灾,而一场大雪灾,就能让游牧民族有灭顶之灾,甚至民族都要灭亡。

1977年,内蒙古出现过一次大雪灾。

首先是牲畜大量冻死,随后就是幸存的牲畜失去食物来源,又出现大面积饿死。

当时资料这么写:在锡林郭勒盟,因为饥饿,平素温顺听话的牛、马,竟变得如恶狼一样,见物就啃,见东西就啃烂毡子、布片、皮毛、木头、骨头、粪便,甚至连涂了沥青的电线杆子也未能幸免。那些木屑残渣竟成了牲畜的美味佳肴。电线杆被牲畜啃得一根接一根地倒下,使许多大队、公社与旗里、盟里的联系中断。

平时被人们称为善中之善、退让成性的绵羊们,饥饿使它们变得格外凶残。它们互相撕扯着对方的绒毛吞入腹内,有的羊群甚至围住了蒙古包,拼命的撕扯着包上的毡片……

茫茫雪野,冻毙饿死的牲畜尸体星罗棋布。有些牛羊陷在雪里,站立着被冻僵,像一尊尊立在雪原上的超现代雕塑。据不完全统计,1977年的雪灾,锡林郭勒盟死亡牲畜300余万头(只),占牲畜总数的2/3。

看看,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救灾,1978年锡林郭勒盟的牧民就完蛋了。如果在古代,他们都要冻饿而死,就因为区区一场雪灾。

那么,如果他们不像死,在当时看来只有一个方法,南下抢劫中原,抢劫农耕的汉人。

所以,游牧民族南下入侵的时候,多是遭遇了灾难。

另外,游牧民族自己也会互相残杀,究其根本也是生存问题。

根据分析计算,蒙古高原的牧场,只能容纳大约200多万游牧民族,再多就不行了。

所以,在这里生存的游牧民族只要超过200多万,就会出现严重的生存问题。

民族之间为了生存,只能互相杀戮,这同草原上的不同狮群是没有区别的,都是为了活下去。

秦汉有匈奴 西晋有五胡 隋唐有突厥,两宋有元金 明有后金。

中原农耕文明比较容易积累财富粮食衣服什么的 游牧就收益低些,看着眼红就抢

由于它们不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会积攒粮食,而且粮食这种东西,比肉类要更加容易储藏。且农耕这种获得食物的方法,比游牧更加安全和可控。在遇到不可抗力的天灾时,农耕民族受到的伤害最小。而游牧民族只能靠掠夺农耕民族的粮食来度过难关。不是它愿不愿意入侵的问题,而是不入侵就得灭亡的问题。每次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都是在气候巨变之后。气候巨变使得饥荒大规模爆发,为了活命,于是都向条件好的中原进攻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