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十大品牌都有哪些?

很多朋友回答“十大名茶”,题主的问题是“十大品牌”。这其中还是有些区别的。

中国茶类品种繁多,每一个茶类都有上百甚至上千品牌。以下是部分茶类的著名品牌:

(来源:《互联网周刊》)

另外是百大茶企综合排名: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茶叶十大品牌很多人都看成了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就是通俗的说十大名茶(2017年,杭州茶博会有过农业部牵头的评选活动)。

你问的是十大茶叶茶叶品牌就是排名在前面的茶叶公司品牌。这个情况就有些类似于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发生的事情,那次博览会的十大名茶是大家熟知的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祁门红茶,苏州碧螺春这些,但是在博览会上得奖的确是具体茶叶公司或茶叶协会选送的茶叶,如上海汪辅仁的汪裕泰红茶,南昌出口协会的文虎牌茶,上海茶叶会馆的三星牌红茶,上海益芳公司的峨眉雨前茶等等。

现在这种茶叶品牌也不是过去的单一茶种的销售公司,销售品牌,很多都已经是跨茶种的销售各种茶叶,具体在各个茶种之间的领头企业品牌有,龙井茶的卢正浩牌,西湖牌,贡牌等,六安瓜片的徽六,铁观音的八马,茉莉花茶的张一元,吴裕泰,跨茶种的新秀小罐茶公司以及人类茶叶史上最伟大的金融公司普洱茶的大益,中茶,等等说实在话我是对这些茶叶公司品牌兴趣并不大,除了对提高价格以外,其他的并做过什么。

中国这些大品牌的茶叶公司第一,在整个茶叶销售环境的占比不高,大多数人消费的茶叶都是通过产地茶农,批发市场,零售店等渠道做为农产品购买消费的,而这些企业品牌出售的产品属于工业产品;第二,行业内的区域规则,这些大品牌公司在品牌推广的时候都利用一些历史名茶的沉淀,等有了销售量以后又受产地产量生产的限量,恰巧在中国茶叶价格中产地与非产地之间巨大的价格差,让这些茶叶品牌都在一些数不清道不明的困境之中。如大益的那些古树茶确定都是真正古树上采摘?每年最高几十块一共斤确定能收购都是古树茶?那些挂着牛栏坑,西湖龙井产地的品牌公司都是限定的产地收购的?也许山上的草割完都达不到销售数量。第三也是最诡秘的一环,大家在选择介绍茶叶的时候 主张的是一山一味,一人一味,一地一味 每个师傅每个地区都会根据技术,产地的特点加工出不同口味香味的特点来,但是到了这些大品牌以后,不但个体化得特点没有了,甚至出现了加盟收购产地跨地域跨省口味统一,春茶夏秋茶口味统一,新茶陈茶口味统一,这些谁又能解释一下?

中国现在可以造出圆珠笔头吗?圆珠笔头就那么难研发吗?

这件事情上其实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圆珠笔球珠中国的乡镇企业都能制造,真正有难度的是被称为「笔头钢」的球座体。

关于圆珠笔球珠,网上搜一搜就能找到不少供应商,阿里巴巴上圆珠笔不锈钢球珠的批发价大概是30元1万个。

网上还能找到一家专门生产微型球珠的企业「大连昊明钢珠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不锈钢球珠、碳化钨球珠、陶瓷球珠等。这家公司位于辽宁省庄河市太平岭乡大赵村,现有职工50人,其中专业技工7人,是一家如假包换的村办企业。

事实上,李克强总理当年提到的「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而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就能生产不锈钢球珠,即使是目前高端圆珠笔用的「碳化钨球珠」中国也完全可以自主生产,并且还大量出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化钨加工国和出口国。

圆珠笔头上真正难点在于球珠后端的「球座体」,又被称为「笔头钢」。因为它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裂开,之前只有一家日本小企业研发的SF20T不锈钢是唯一合适的笔头钢材料,供应由该企业长期垄断。不仅是国内,国外的制笔材料的不锈钢也是从日本进口的。

2017年,山西太钢研发的“超易切削钢丝”打破了之前每年都要从日本进口1000多吨笔头钢的依赖,但是媒体对此作了许多新闻报道。

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除了生产笔头钢的原材料之外,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之前中国企业一直用的是一套瑞士进口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

在笔头钢获得突破不久之后,同年中国在笔头生产设备上也实现了国产化,成功研制出米格朗型24工位笔头机。在国内投入应用的同时,还出口到马来西亚,改变了我国制笔行业笔头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

与此同时,国产墨水也开始逐步推广应用。中性、水性、中油圆珠笔墨水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水性、中油圆珠笔墨水已实现了批量替代进口,并开始出口。

讲到这里不难发现,小小一支圆珠笔,不仅是笔头钢材料的研发,还涉及到制造设备、墨水等一些列的技术攻关。以小见大,对于「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而言,中国需要在更多的现代工业制造领域实现突破,把航空发动机、精密机床、芯片等领域像圆珠笔一样一个一个攻克下来。

圆珠笔尖里面的极细钢珠不会是太容易做出来的东西,不是有着铁杵磨成针一样的坚持,世界上所有的事就是都能做成的。

很多曾经被视为壮举的行为,后来再看都是一种盲目的狂热。比如曾经雄心勃勃的航天飞机,每架航天飞机的设计寿命是反复使用100次,而退役后,除了两架失事以外,平均每架只使用了20次,与取得的成果相比,烧掉的大量美元和两个机组人员牺牲的代价就显得太惨重了。

目前圆珠笔尖里面的钢珠只有日本、德国等少数几个工业强国才能制造,造不出来笔尖里的钢珠其实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不大,但是用在轴承里面的钢珠如果造不好,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可就不小了。比如航空发动机里面的高温轴承,航天火箭发动机涡轮泵里面的低温轴承,这些如果都依赖进口,那受制于人的事早晚还是会发生的。

记得有段对比国产和德国产轴承转动时间的短视频,先不说播主的目的是什么,轴承中国真的造不好吗?曾经的哈尔滨轴承呢?也就是国人曾引以为傲的“哈轴”去哪里了?我记得一家专卖哈轴轴承的店主说过,如果是自己拿去用,还是买NSK或者SKF的吧!

现实的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年前昌河铃木北斗星曾经出现过轮轴轴承大量提前损坏的召回事件,有一个朋友去4S店换了不止一次全车轮轴轴承,但是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最后自己买了一套NSK轴承换上,后来就再也没有坏过。

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的轴承确实已经可以国产了,但是民用的呢?比如自行车、汽车,甚至门窗导轨的轴承品质如何呢?为了耐用难道就只能支持洋货了吗?有时现实好像还真是那样。爱国心可以理解,可是爱国不是靠嘴说出来的,火箭可以安全的上天,不代表所有事就都可以做得最棒。如果航天人有一丝的懈怠,恐怕我国航天事业都不会如此的发达。

谁都希望用上纯国产的圆珠笔,都希望海鸥相机能取代佳能、尼康,都希望中国的飞机、汽车用上纯国产的发动机,都希望电脑操作系统、CPU、显卡都是纯国产的,这些国货当自强的梦想太多太多了,想要都实现恐怕没有50年是做不到的。

一个国家必须所有东西都能自己造吗?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都做不到这一点。比如德国徕卡相机,胶片机时代还好,到了数码时代,最核心的感光元件还是交给索尼代为研发,而索尼相机的高端镜头则由德国卡尔蔡司提供。松下摄像机、数码相机的镜头也是由德国徕卡提供的,就像华为手机一样。

强国的标志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波音是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航空器公司,但是自己却不会造发动机,这并不可笑,因为当年波音敲开国府的敲门砖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使用的R-2800双黄蜂发动机就是由普拉特惠特尼提供的。

这也是除罗尔斯罗伊斯、通用电气以外的三大商飞发动机制造商之一,波音787梦想客机使用的发动机同样是供应商提供的,空客自然也不例外,C919采购供应商提供的发动机也是正常的。

军用产品最大化的国产化是必须的,但是很多民用产品是不可能做到的,就像哪个国家都不能杜绝中国制造一样,全球分工的大环境,已经再难分清你我。一支纯中国制造的圆珠笔,售价是多少,有没有竞争力,能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有多少,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提到戴尔大部分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是美国品牌,可是戴尔自己能做出什么产品来呢?戴尔都是靠全球采购来所谓制造出产品的,这和波音是一样的,只不过波音要有巨大的厂房和相关设备,更重要的还要有熟练的生产线工人,整合资源比凡事都亲历亲为要更高明,这才是提高民族竞争力的核心部分。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