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是什么时期的事情?
其实我对这个问题很好奇,因为我就是四川人,很确切的说历史上真的有“湖广填四川”这件事,这个可以从四川人的家族族谱上找到答案。我将简单的介绍一下关于“湖广填四川”的一些历史事件。
首先,我的太祖父那一代就生活在清朝,据说还在当地做个小官,曾祖父被抓过壮丁,打过淮海战役,腿被击穿后来被遣送回家了。那个时候对这些事情也不太感兴趣,当时还小所以没有细问。言归正传,我们说说“湖广填四川”的事情。明末清初受战乱的影响人口锐减,大家都知道“张献忠屠四川”,历史上也的确有这么一回事。当然他屠杀的人没有《明史》里面那么恐怖,史书说他杀了六万万人,也就6亿人,四川人几乎被屠杀殆尽。有人说是笔误,应该是六百万,我认为六十万都多了。
要知道张献忠手底下的人也就十来万人,怎么可能屠杀那么多,而且都是百姓,他杀那么多人,兵力如何补充,肯定被清朝抹黑了。张献忠屠杀的人基本都集中在成都和他活动的几个城市,四川也很大,要说全部屠杀是不可能的。张献忠毕竟是农民起义,对统治者来说这是个威胁。清朝不黑张献忠,万一有人效仿怎么办。反正把他写成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让百姓产生恐惧心理,让他们远离起义军,达到恐吓的作用。
四川历来就是地广人稀,本来没有什么人,明末清初又受到战争的影响,百姓死的死,跑的跑,土地荒芜,人口严重不足。所以,清朝就把湖广的人口迁移到四川进行定居垦荒,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我也不想看百度上面写的,就拿自己族谱上面的记载来说一说。我们这个家族,当然还有其他的家族,大多都是从康熙年间湖南永州迁到四川的。时间大约康熙十四年,反正我们这个家族是这个时间段,虽然我只是看了一个大概,但是时间还是记得很清楚。至于移民了多少人就很难说了,不知道官方有没有数据。我个人认为,现在四川的原著居民应该很少。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可能集中在重庆和成都,另外南充(川北行省所在地)应该也有很多本土人,毕竟张献忠就在那个地方挂掉的。所以,我只能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答案,历史上真的有“湖广填四川”这件事,发生的年代就是明末清初,大约康熙年间。因为,康熙帝在位期间才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全国,顺治的时候四川和云南一代都还是南明的天下。
我来还原下“湖广填四川”的惊人真相吧。湖广填四川是四川历史上的惊天大变局。
康熙二十一年,四川省荣昌县新任知县张懋带着7名随从抵达荣昌县,发现城内蒿草满地,全城死寂,空无一人。就在几人懵逼之际,忽然蒿草深处跳出几只老虎,惊恐之下,众人慌忙逃窜,再回首,7名随从仅剩2人!!
01为何全城空无一人?大明朝在最后的70年里,好像受了诅咒一般,大旱,大水,蝗灾,瘟疫轮番上阵。“至冬大饥,人相食,草木俱尽”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
据著名科学家、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考证,明朝末年其实正在经历小冰期,小冰期的典型特征是气温降低、灾害频发,四川当时经历的旱灾是目前我们能考察到的历史上最大的旱灾,五百年一遇!
地球小冰期
不止天灾霍霍四川,还有人祸。
万历年间,杨应龙叛乱,想独霸四川,此人喜欢以诛杀立威,动不动就全部杀掉;崇祯年间,奢崇明叛乱,“围城百日,大肆屠掠”;明末清初,农民张献忠起事,被清军、南明军联手围攻;张献忠之后,孙可望(张献忠余部)又在川北与清军激战。大明朝好不容易平息了张献忠,贵州北部又爆发了少数民族起义,起义军打入四川,一路攻下重庆,包围成都。起义刚结束,全国大起义又开始了!李自成攻入四川,吴三桂攻入四川……战火一直延续到康熙年间。十几年时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战死的,饿死的,无缘无故被杀死的就占了四川省总人口的一半!
张献忠人物画
农民军退走后,四川省出现了十几年的权力真空,全省呈现出空前的混乱状态。四方乌合之众云集成都,相互践踏,相互吞并,更多百姓流离失所,人杀人,人吃人的现象到处都是。
更可怕的是大战之后的瘟疫。大街上、野地里、阴沟里、河水里,遍地的尸体来不及处理,太阳一晒,尸体肿胀得像皮球一样,散发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大头瘟”、“马蹄瘟”、“马眼睛”这样的瘟疫每起一次,一个县城数月之内就成了空城!很多侥幸在战争中活下来的人又很快被瘟疫吞噬。
瘟疫
还有虎患,人退则虎进。四川独特的地理位置很适合老虎生存,人越来越少,老虎越来越多。来一批人还没来得及安定下来又被老虎吃掉了!
虎患严重
几十年的天灾人祸使得四川省人民不堪折磨,“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明朝时期四川省最高人口总数为310万,到了清初第一次人口普查,已经仅剩下9万人了,有的县城只剩一两户人家!
02浩浩荡荡的移民大运动死了这么多人,怎么办?
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上了一道奏折,忧心忡忡地表示四川省已经满目疮痍,税款难征,增赋无策,他焦虑地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张德地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康熙也正焦头烂额,四川省的奏折像纸片一样接二连三地递上来,描述了曾经的天府之国如今是如何如何荒凉残破、如何如何千疮百孔。
大臣们一致提出,移民,为了保住四川,必须移民!
年轻的康熙帝对移民十分认可,但朝廷对四川的控制力实在很微弱,当时四川还有很多反清势力,朝廷根本无暇组织移民大计。直到康熙三十三年,战争平息后,《招民填川诏》颁布,浩浩荡荡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才正式拉开帷幕。
为了鼓励老百姓主动参与,朝廷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只要移民去四川的,圈定土地全部归私人所有,五年内不收税;举家迁往四川的,政府给你解决户口,还可以领取补助;如果移民四川生下了移二代,那就更好了,朝廷恩旨,永不加赋!移民原籍地政府和四川落业定居地政府,必须全力配合移送核实,安排移民上户籍、编入保甲等,移民工作和官员的政绩、升迁都挂钩等等。
原文
这样的政策一出,很多人首先收拾家当踏上了移民之路,逃战乱的,逃饥荒的,逃税赋的,逃抓捕的,嗅觉灵敏想在新地方占尽先机发财的等等。这些人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这多爽啊,去了之后基本上就是拿着树枝、竹杆啥的随便插,圈住的这片地儿就是自己的,还能按照自己的心愿起名,没有沉重的税赋,没有地主的压迫,没有官兵的羞辱,撅起屁股开荒,种出来的都是自己的。
著名作家马识途的祖先就来自麻城,乾隆年间,马氏四兄弟从麻城奉旨垦荒,他们溯江而上,最终在忠州(今忠县)境内的一个弯丘和沙地坝落户,给这个地方起名叫马家山和马家湾。马氏四支人在长江边的平出村共繁衍后代千余人。
马识途
除了自愿的,还有被捆绑着移民的。这些人大多是湖广人。湖广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两省。朝廷的政策到了基层,基层实施部门就开始恩威并施,把一个个村子围住,逼迫百姓强行入川。无数百姓不情愿地背起家当踏上千里移民之路,一路跋山涉水来到四川。所以四川好多移民的原籍都一模一样,大家的祖先是手挽手从一个村子里来的。
这场旷世大移民从康熙三十三年一直持续到道光年间才停止,移民人数前后超过100多万人,涉及多个省份,主要以湖北,湖南,广东为主。其中湖广地区迁入四川的人口占原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填四川的都是湖广人的说法,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填入四川的,绝不仅仅是湖南湖北人,广东、广西、福建、江西、贵州等地迁入四川的人也很多,因为迁入四川,大多要经过湖南湖北,所以才称为“湖广填四川”。
03移民之后在移民新生血液的带动下,荒地被重新开垦,废弃的县城逐渐恢复人气,饱受创伤的四川开始恢复生机。
到了道光年间,四川已经基本恢复了天府之国的兴盛。移民的后代成了当地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到今天,很多四川人谈到他们的祖籍,还会说是湖北或是广东,有人还坚持每年回祖籍祭祖。
2015年8月,我国最大移民文化公园“湖广移民文化公园”在麻城竣工。
//注:参考康熙《成都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