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剩下四人为何不杀?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杀开国功臣?如果杀了,杀多少?@半壶老酒半支烟 已经回答的很清楚了,这里我不再赘述。我们只是在假设杀的前提下,分析一下朱元璋如此做的心理。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一代豪杰朱元璋在古代算是比较英明的皇帝,理应爱惜人才,广纳贤良之士,却为何火烧庆功楼将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几十个开国功臣全部烧死呢?我猜有以下缘由。

其一:朱元璋为人生性多疑,对许多人不太信任。封建思想提倡君为臣纲,臣子应当世世代代辅佐君王,江山的每次更改都会有人说是谋权篡位。

当然了,每代开国皇帝也会编一些乱七八糟的故事说自己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人民的,所以推翻前朝,登上帝皇宝座理所当然。

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也畏惧有能力且野心勃勃之人夺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

更何况与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中,文才武略,对自己的宝座虎视眈眈的人并不少。万一哪天他们就像自己那样又将江山改了。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部干掉,不留后患。

其二,朱标之死,朱元璋脱不了干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朱元璋直接造成了朱标的死亡,所以朱元璋对儿子深感内疚。

而这种内疚的弥补就全部放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身上,对其给予厚望。并在朱允不到15岁之时便立为太子。

朱元璋儿子有才的并不少,而封建贵族又喜欢几个大家族联合。若是儿子中有人与几大家族暗中勾结,那么自己的嫡孙就陷入危机。

更重要的是,朱允性情与朱标相似,书生意气,儒雅温和,一心崇尚仁政。

这样一个温顺性格的朱允若是日后执政,面对朝廷强硬势力,可能会被牵着鼻子走。所以为了自己的基业千秋万业,朱元璋也不得不将这些王侯将相消灭。

由此可见,朱元璋是想达到让想反叛的都死,有实力的不敢再叛,想谋反的无实力的目的,以巩固朱家子孙的江山。

但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事件并没有史料记载。《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说朱元璋残暴地杀死许多大臣,但并未说火烧庆功楼杀死开国功臣。

所以以上原因也只是在假设真的有火烧庆功楼这件事的基础上进行的揣测。

如若朱元璋真的火烧庆功楼,加上自己残杀的其他大臣,位高权重的人数高达30人,为何还有四个不敢杀呢?

据说这4位逃过一劫的分别是信国公汤和、西平侯沐英、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四人职位并不小,却能使得朱元璋留他们性命,可见都是非凡之人。

第一位信国公汤和:首先信国公汤和与朱元璋关系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

他们是同乡亦是发小,从小在一起嬉戏,一起成长,感情至深,交情甚厚,朱元璋不可能不念过往之情留他性命。

其二汤和对朱元璋有恩。朱元璋不仅是自己儿时的玩伴,与自己一起留下成长的足迹,更是朱元璋能当上皇帝的重要因素。

当年朱元璋能够投靠郭子兴,还得归功于汤和引荐,若是没有当年汤和的这一推荐,朱元璋可能还是继续在江湖飘荡化缘。

其三汤和性格忠实老厚,凡事都能摆正心态,不争不抢。

在朱元璋领导起义军时就看出了这一点,每次分赏肯定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汤和从来都不抱怨,只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四汤因与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又一起征战沙场,对朱元璋可谓十分了解。开国之初,朱元璋废宰相设内阁,将权利集于一身,又设置监察制度监视百官。

汤和早就料想到朱元璋的之后的残暴做法。于是自己向朱元璋请求交兵权,隐退故乡。

汤和还乡后,为了不让朱元璋起疑心,便游山玩水,不结交贵族,与平常百姓一样过着无权的生活,不问世事,使朱元璋消除了戒心。

所以,朱元璋最后没有对汤和下毒手,使其得以善终。

第二位长兴侯耿炳文:其一耿炳文虽没有汤和那样能审时度势的才华,更没有汤和那样知晓太祖心思的能力。

但此人为人低调收敛,处事小心谨慎,和其他高调的人相比,太祖更喜耿炳文。

其二,耿炳文是打仗能手,拥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曾带领起义兵打得敌军节节败退。

朱元璋虽不愿意看到耿炳文有如此军事才华,但比起那些奸佞之臣,耿炳文还是可以信任的。

其三,明朝不能没有大将在,若是将军都死了,人心就会躁动,那些对明朝江山虎视眈眈的人就会乘机谋权夺位。

若是到那时,一个军事奇才的将领都没有,明朝必亡。所以朱元璋留了耿炳文一条性命,但却不知耿炳文被自己儿子朱棣逼迫自尽了。

第三位是西平侯沐英:其一,沐英作为朱元璋的养子,虽不是亲身的,但比亲生的大部分儿子强得多。

沐英当时和自己南征北战,吃尽了苦头,才和众将打下了明朝的江山。此人聪明好学,带兵得法,深得朱元璋喜爱。

其二,沐英虽是养子,但若是自己死后,朝中有谋权篡位之人,沐英也会帮助自己的儿子平定叛乱,养的也永比外人强。

即使沐英不为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要当皇帝,也比把明朝江山送给外人好。

其三,沐英被派去镇守云南,离应天府(南京)相差甚远。并且沐英在云南是帮助百姓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把云南整顿得很好,也没有谋反迹象,所以朱元璋没有杀他的念想。

但虽然逃过了朱元璋不杀的一劫,沐英却因马皇后病死与朱标病死后过于悲伤,最终悲痛死去。

第四位武定侯郭英:首先郭英也是个聪明之人,早就看破了历史上多少功臣因位高权重而做事又高调的人,所以在朱元璋面前卑躬屈膝。

其二,郭英不仅懂君心,而且还是朱元璋的内弟。朱元璋走非常宠幸郭英的姐姐郭惠,就算不看佛面也看僧面。

况且郭英也随朱元璋征战多年,立下汗马功劳,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对他起杀头的念想。

虽然朱元璋做过许多残杀大臣之事,但这30个大臣是否死于朱元璋毒手仍待考证。况且也不排除清朝为了摸黑朱元璋而编造故事来污蔑朱元璋的可能性。

朱元璋确实杀了很多功臣,但是说明朝有三十四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其中的三十个,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朱元璋虽然为人狠辣,但他对功臣也远没有传言的那么严酷。他杀开国功臣的逻辑,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并非是乱杀。

一、早期去世的功臣多是善终

先按照死亡的时间顺序,列一下明朝开国功臣的死亡日期及原因。(明朝建立之前去世的功臣不算,追赠爵位的也不算)

1369年鄂国公常遇春病卒 

1371年广德侯华高病卒

1372年宣宁侯曹良臣战死

1374年淮安侯华云龙病卒

1375年诚意伯刘伯温被胡惟庸害死

1375年德庆侯廖永忠赐死

1377年卫国公邓愈病卒

1378年临江侯陈德病卒

1378年东平侯韩政病卒

1379年济宁侯顾时病卒

1379年靖海侯吴祯病卒

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鞭死

1381年江阴侯吴良病卒

1382年营阳侯杨景病卒

1382年汝南侯梅思祖病卒

1382年宣德侯金朝兴病卒

1383年安陆侯吴复病卒

1384年曹国公李文忠病卒

1384年巩昌侯郭兴病卒

1385年魏国公徐达病卒

1386年六安侯王志病卒

1387年郑国公常茂流放

1387年永城侯薛显病卒

1388年安庆侯仇成病卒

1388年海西侯纳哈出病卒

1389年南安侯俞通源病卒

从以上列出的名单可以明显看出,在洪武二十二年之前(公元1389年),明初开国功臣一共死了26人,其中22人是正常病死。

只有廖永忠、朱亮祖是被朱元璋赐死。但是这两个人的死,一个是知道的太多了,一个是贪赃枉法,都是死有余辜,跟朱元璋诛杀功臣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可以这么说,洪武二十二年之前,朱元璋对功臣很少下手。仅有得个别案例,那也是没办法的选择。

另外就是明朝第一功臣徐达的死因,关于他的死,我倾向于是跟朱元璋没有关系。理由很简单:徐达死的那年,朱元璋没有任何必要杀掉他。

二、李善长案被诛杀十人

朱元璋真正大开杀戒,是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杀李善长开始的。这一年死了十一人,其中朱元璋杀了九人。

首先是两个病死的:雄武侯周武病卒、航海侯张赫病卒,这两人是善终。

同年,韩国公李善长因坐胡党被处死,同年因为同样原因处死的还有: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临川侯胡美、宜春侯黄彬、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河南侯陆聚、荥阳侯郑遇春。以上九人确确实实是被朱元璋所杀,无可辩驳。

关于杀他们的原因,《明史》的官方说法是当年胡惟庸谋反,这些人都有参与。事件在这一年被披露,然后被朱元璋一锅端了。不过这属于很不靠谱的说法。我觉得他们被杀的真正原因,应该还是朱元璋为了彻底废除丞相制,有意得在打压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李善长当过丞相,这是他必死无疑的重要原因)

从李善长开始,朱元璋才是真正动了杀开国功臣的杀心。不过杀了李善长一党后,朱元璋并没有继续大开杀戒,而是及时停手。按照当时他的预估,应该是杀够了,没必要再杀了。

可是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1392年,朱标突然病逝了。他的死,严重打乱了朱元璋的传位计划。为了能让皇孙朱允顺利继位,朱元璋只得继续大开杀戒了。

不过这一年,朱元璋还来得及开杀戒。(要编造杀这些功臣的借口)。因而在洪武二十五年,只死了三个人。

其中黔国公沐英是病死(死的非常及时,算是一个善终);江夏侯周德兴因为他的儿子跟宫女淫乱,被朱元璋以株连罪诛杀;靖宁侯叶升也是坐胡党诛,属于李善长一案的残党。

三、蓝玉案被诛杀十七人

转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杀人借口收集够了,朱元璋便开始了大开杀戒:

首先是凉国公蓝玉和开国公常升被诛。因受他们的牵连,会宁侯张温、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全宁侯孙恪、沈阳侯察罕、西凉侯濮兴、宜宁侯曹泰、支平侯韩勋、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等13人,一并被处死。

四、为了平衡政治,警告藩王,诛杀傅友德、冯胜二人。再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极具分量的颖国公傅友德被赐死。同一年,定远侯王弼和永平侯谢成因为蓝玉案被诛杀,属于上一年没杀完的残党。

最后是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朝仅存的两个开国公爵也都死了。其中宋国公冯胜是被朱元璋赐死,信国公汤和是病死。

同一年,崇山侯李新因为贪污受贿,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以上一共列举了61人:其中病死26人;因自身原因被朱元璋处死的有5人;被朱元璋找茬而冤杀的有29人;被胡惟庸害死者1人。

如果再分得细致一些,朱元璋真正对功臣的全面大清洗是发生在朱标死后,13931395年这三年时间。被冤杀者高达19人,占明朝被诛杀功臣的三分之二。

五、朱元璋大开杀戒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在这三年时间内大开杀戒呢?其实原因在前面提到过。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由于皇太孙朱允太过年轻,且毫无政治威望和手腕。朱元璋原本为朱标培植的蓝玉、常升一党),反倒成了太孙朱允的最大政治威胁。(朱允镇不住这些大将)

朱元璋当时63岁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迫于时间压力,朱元璋只能在自己风烛残年之际,以大开杀戒的方式,尽快解决最大政治隐患,消灭了蓝玉、常升等一系列开国功臣。

杀掉了蓝玉、常升一党后,傅友德、冯胜因为跟藩王有姻亲关系,他们两人的存在,同样会造成政治失衡。所以朱元璋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们也一并铲除了。

这里插一句,宋国公冯胜的女儿是周王朱的王妃,颖国公傅友德的女儿是晋王一系的世子妃。他们跟藩王的关系太亲密,对朱允的威胁太大了。所以他们必须死。如果徐达还活着得话,他肯定也会被诛杀。(徐达是朱棣的老丈人)

六、总结

从后知后觉的角度来说,在朱标未死前,开国功臣只要不严重违法或偷偷搞小团体,朱元璋都不会杀他们。但是在朱标死后,除非是像汤和一样变成废人了,朱元璋才有可能放过。因此朱标的死,太孙朱允的懦弱无能,这才是朱元璋下定决心,大开杀戒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朱元璋杀开国功臣的决定,是非常冷静的以政治理性为准则,绝不感情用事的选择。某些历史发明家动辄就说朱元璋是个贼王八,他杀功臣是因为他的出身低,导致他的性格自卑,变成变态杀人狂。这种极为肤浅的观点,就当作是笑话了。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