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写了哪些原创的古体诗词可以晒一晒吗?
一剪梅:一帆疑是日边来,和风送爽,天高云谈。青黄相掩参差处,青是松柏,黄为山岩。小小风帆渐成长,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走近高处景独妙,芭蕉绿翠,樱桃红艳! 陆王坟:偏僻山峦陆王府,苍老松柏半庭院。朱门红透似人血,墓室堆满如山钱。九十年代初期曾在二月游过河南新乡陆王坟而写。 宋淇沅之墓:曾教乾隆在学堂,亦建宋家庄村墙。功名为国捐身躯,怎能墓砖晒太阳。二零零五年秋在山西孝义白壁关宋家庄村南参观了宋淇沅之墓,墓东北方有一洞口能通人,可以看到墓内青砖。当时在宋家庄南有小形炼焦窖,在那儿干活,空闲时参观后而写。
喜欢一个女孩子,她不喜欢我怎么办?如果你没办法让她喜欢你就别单相思了!
哈哈,谢谢空哥,多时不见了,挺想念的。
若我回答该问只须改变自己思维方式就是了,井水不犯河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就是了,省神省力爱惜生命 !
你听过哪些唯美的句子?1、人间这一趟,你不应该为任何人而活,忠于自己才是终生浪漫的开始,愿你活得尽兴,而不是过的庆幸。
2、只想念,不联系,只关注,不打扰,放在心底,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我以过客之名,祝你岁岁平安。
3、世界太尖锐了,我不是很开心,但谢谢照顾我感受的那些人,让我被温柔覆盖。
4、春来秋去,夏暑冬寒,时节虽有冷暖,处处皆有清欢。
5、对自己好,就要用心;对别人好,就要关心。看别人,烦恼起;看自己,智慧生。体谅别人,就会做人;清楚自己,就会做事。人经不起考验,故不要轻易考验于人。
6、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可这种心情很长,如高山大川,连绵不绝。
7、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8、人一旦寒了心,再多的后悔与道歉,也挽回不了最初的心,你不懂我突然的沉默,又怎会懂,我不想说的难过。
9、也许这世间最好的默契,不是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心疼你的欲言又止,世界万物皆可有,唯有懂字最难求。
10、你要成为一个阳光的人,不是因为要温暖别人,而是在寒风刺骨的时候,可以温暖自己。
1、你困住我年深月久。
2、满身阴暗,还是想给你一缕阳光。
3、我要变成风,温柔的将你包围。
4、不要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
5、人的硬件都差不多,竞争的是软件。
6、真正的拥有是:永远开在心底的花。
7、雾,永远是纱,是烟,似云。
8、快乐、难过,都是讲给自己听的故事。
9、刻在记忆里的夏天是阳光的泪水。
10、雾中看花,水中望月中,世界,模糊了。
11、青春是蒲公英,看似自在,却身不由己。
12、真相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13、青春终将散场,唯独记忆永垂不朽。
14、想太多,梦也会累。
15、秋雨落后,落下一地纷花的心伤。
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如何防止被外人偷窥?经常看到古装剧的一个场景:主角在密谋某一件事情,然后把重要的话都说完之后。镜头往往就转到了坏人这边,而窗户上则有一个小洞。毫无疑问,隐私被泄露出去了。
隐私权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一个词汇,但是古代由于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应当更加注重隐私问题。有读者疑惑,中国古代根本没有玻璃,只有简单的窗户纸,他们到底如何防止别人偷窥呢?
其实这个疑问是存在一定的误解的,笔者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古代的窗户材料,古代的窗户并非都是纸糊的。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纸是在西汉时期,那么西汉以前的朝代肯定不会使用窗户纸了。秦汉之前的富人一般都用绢、布糊窗。到了东汉的时候,蔡伦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改造了纸。
这个时候纸并没有普及,而且纸的质量也是远远不能作为窗户纸使用的。隋唐的时候,纸仍是很贵的,很多普通人家多是用木板装卸采光通风,还有的穷人只能使用稻草遮蔽。
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油纸,油脂的质量可好多了,可以遮蔽风雨。《唐宋白孔六帖》里记载:“糊窗用桃花纸涂以水油,取其甚明。”除了纸、布等这些,早在宋朝,明瓦也被用在制作窗户上,明瓦主要材料为海洋贝类,经过打磨,制成方形薄片,带有4个圆角。毫无疑问,这是富人才能用得起的。
不过,明瓦是蚌壳做的,透明度、采光度无法与玻璃相比。可想而知,外面天气再好,屋里也是十分昏暗的。
不过即使是窗户纸,也不用太担心。古代的房子一般都有比较大的房檐,而窗户一般都比较小比较高,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影响到窗户的。
房屋的设计防止了自然天气对古代窗户的破坏。但是要保护个人的隐私问题,还得防止人为的破坏,就比如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古代真的会频繁人为的破坏窗户纸吗?
先说穷人,早期的时候,穷人家的窗户基本上不是用纸糊的,因为纸太贵,很多人都是用稻草敷衍了事。后来纸便宜的时候,确实也用纸。但是没有趴墙角的必要,因为穷人家基本上啥都没有。就算是让你趴墙角,你去听什么国家机密?基本上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们再说说富人家的生活,富贵人家更不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富人的宅院就很讲究,就拿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
敕造宁国府大门→荣国府→垂花门→穿堂前→ 垂花门→出西角门→出荣国府正门进宁国府→入一黑油大门中→ 至仪门前→出东角门→过荣国府正门→西角门→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 →穿过东西穿堂→贾母后院→从后房门进入贾母院内(中间还有一些省略)
可想而知,富人庭院的结构非常的繁琐,想要去偷窥谁或者暗杀谁,光是找到他的院落,就得下一番功夫。
再者这些富贵人家,一般都会有人守夜,而且府里也会有一些武功高强的人坐镇,并不用太担心偷窥的问题。
而且古代的封建礼仪教导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很多君子不耻于偷窥的,而很多小人是不敢偷窥,偷窥的下场很惨的。
同时古代又没有条件,早早吹了蜡烛,还能偷窥到什么?
最后笔者给大家科普一下,最早使用玻璃的朝代是明清时期。直到清朝晚期,紫禁城各宫殿的门窗才逐渐换上了玻璃,那个时候的玻璃是十分昂贵的。
古装剧里,经常出现用手沾点口水戳破窗户纸然后窥视屋内的情景,好像中国古代因为没有玻璃,只能用纸糊窗户,非常不结实,然而实际上,玻璃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晋朝也已出现玻璃窗,至于保护私隐,古人有自己的其他考量。
(明代雕花玻璃窗)
上古时代,祖先们居住的环境非常简陋,别说窗户纸,就是门窗也是没有的,直到商周时代门窗出现普及以后,但纸也还没有出现,自然不可能用纸来糊窗户。
先秦时代,糊窗户的主要材料是绢帛之类的纺织物,但这些都是富贵人家用的,普通百姓的住处,要么就用简单的草席做窗户,要么就压根儿只有个窗户架子而已。
直到东汉时期,虽然蔡伦发明出了纸,但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并未用纸来糊窗户,蔡伦纸由于一开始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而且质量不太好,用处非常有限,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开始稍微普遍用于糊窗户。
最初的纸窗质量也不好,而且也比较精贵,就算是有钱人家,往往也是用废纸制成纸糊来糊窗户,还是有不少人用竹帘、草帘来做窗户遮挡。
(传统木窗与现代玻璃)
南北朝中后期,随着造纸技术的大幅度改进,纸的质量迅速上升,更加薄透而且结实,同时价格不断降低,这一时期,纸窗才渐渐成为了主流。
古人用来糊窗户的纸不同于用来作为书写材料的纸,是一种经过加工的油纸,需要在桐油里反复浸泡,这样的纸更加结实而且不容易受潮湿影响,并且更透光。
其实,古人用的真正的纸窗用纸,还是比较防水的,古装剧之中那种用手指沾口水戳窗户的场景其实并不适用于所有纸窗,只有那种质量差的纸窗,可以用水沾湿戳破并且不会发出什么声音。
然而比较正规的油纸窗户,其所用的油纸并不怕水,一旦硬戳,就会发出不小的动静,很容易引起屋内人的注意。
(捅破窗户纸)
除了绢帛轻纱之类的纺织物还有纸之外,宋朝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比较特别的材料,叫做明瓦。这是一种使用山羊角、贝壳还有片状云母矿石,经过不断打磨所制成的材料,完成之后就会有类似玻璃的半透明效果。
明瓦更加结实而且通透,但其造价实在非常高昂,可不是寻常人家能够用得起的,《红楼梦》中贾府用的就是明瓦。
其实在纸窗出现之前,房屋采光是个很大的问题,贵族们虽然还能使用绢帛之类,但效果其实并不好,而且成本非常高,直到纸窗出现之后,这些问题逐渐就得到了解决。
古代真正的纸窗既能采光也能挡风,即便是破损了也方便进行修补更换,尤其是高韧性不容易破损也不怕受潮的窗户专用油纸诞生以后,纸窗算是相当优良了。
(传统木窗)
现代人通常使用的是玻璃窗,很多人觉得古人没有玻璃窗是因为没有玻璃,其实这样的观点大错特错,先秦时代,玻璃就已经在中原出现,不过当时的玻璃并不透明,而且造价极高,是一种相当珍贵的材料,不可能用来做窗户。
按照目前的考古出土,中国最早的玻璃器出现在战国时代,传说中的蜻蜓眼时代更早,也是一种玻璃器。
汉朝时期,玻璃器皿开始有所普遍,而且当时已经出现玻璃窗,《世说新语》之中记载,晋武帝寝宫使用的是倚仗绿色玻璃窗,而《西京杂记》之中,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居住的昭阳殿之中,窗户也是绿色玻璃。
南越王墓之中,的确出土了西汉时代的青绿色平板玻璃,这也证明了古代中国玻璃窗虽然少,但并非没有。
(汉墓出土青色平板玻璃)
从汉晋一直到明朝,玻璃窗一直都有,明朝与清朝初期西方玻璃传入之前,各种绘画作品之中也都有玻璃屏风、玻璃窗的出现,只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使用玻璃窗的,非富即贵,而且国内产的玻璃透光性不好,更多是用于装饰。
清朝时,西方无色透明玻璃工艺传入后,率先在宫廷使用,原本用得就不多的本土玻璃窗,自然也被人们所淡忘。
至于维护私隐方面,古人其实也有自己的考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古人想要从人心教化方面,从根本上阻止人们进行违背“礼”的窥视行为的同时,当然也会在硬件方面想办法。
古人的房屋布置建设通常都是迂回式的,并且在屋内靠近窗户的地方,往往会放个屏风,这样就算窗户有洞,也很难看到屋内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