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过哪些兼职?

1、桔子兼职,这个也相当于是一个录入任务平台,不过它有个好处就是手机可以做,任务种类比较多,有录入,作业批改,问卷调查等等,可以研究一下,但是时间投入比较大,收入跟付出不成正比,消磨时间吧。

2、高价打码,一个月只做一次,在指定时间打码,一般十几分钟,一次合格二十五元。也就一杯奶茶钱吧。

3、录入任务,这个一般四分钱一单,纯数字,但是说实话,一天最多做两个小时,时间久了腰酸背痛,为了赚点小钱着实不容易啊。

4、人气达人,这个相当于你们所说的刷单之类的,但是我一般只做浏览跟收藏关注之类的,一般一单几毛钱,平时没事就看看,但是提现超慢,钱虽不多,但是也是血汗钱。

5、蚂蚁路客,这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直接根据任务要求拍照上传就可以,一般一单两元,操作简单,但是任务比较少。

6、今日头条极速版,这个纯属于消磨时光吧,一般我就是靠回答问题赚金币,平时上班没事就在那刷文章,答问题,大钱挣不了,辣条钱还是够。

7、云客服,这个真的是要投入大批的精力与时间,不要看它只是个兼职,真的耗费精力不比自己的工作少,说实话,我的主要工作都没这么耗神。先是培训大半个月,本以为熬出头了,结果还来个抢班,全凭手速,一转眼就没有了。只能说心累。

大大小小兼职做过不少,但是真心的很难挣到钱,每天只有三五十,耗费的精力跟回报不成正比,时间成本太低了。

我是个不安分的人,从2014年开始,接触到的兼职有微商,直销,刷单,还在路边发过传单,还有走路就能赚钱的趣步,直到今年年初又接触到头条极速版和抖音极速版

微商主要是在朋友圈卖货,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因为你朋友圈就那么多人,红利期过了,也就挣不到钱了

直销就是坑人的,说多了都是泪,上面的领导人老是让我们去开会,学习,还好我没去,不然主业也荒废了,直销真烧钱,所有的产品都贵的离谱,领导人还鼓动你超前消费,说自有自用才可分享,说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做过直销的人都知道,多坑!这辈子再也不碰直销!

刷单!做过一年多,给商家刷好评,注册新的app的,毕竟一个身份信息只能注册一次,也不做了

现在工作之余,会经常看看头条,丰富了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头条君,还给点小钱,感觉挺好的

8月份知道头条可以发文章,发头条,会有点收入,我也试了下,还不错,目前收入80元,虽然不多,但打发了时间,也让自己的文艺细胞又活跃起来,感觉不错,会继续坚持的

取消“996”却迎来裁员、年终奖缩水,互联网未来该何去何从?

最大的原因是国内的互联网已经发展到顶。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工程师优势,我们已经成为全球事实上的移动互联网发达国家,但是由于我们文化输出能力和话语权较弱,积累的互联网服务优势不能很好地快速向国外复杂,这就意味着利润的天花板,一切都需要重置。

唯一的全球性互联网公司

中概巨头不约而同达到天花板2021年,中概科技股一路狂跌,阿里巴巴打五折,腾讯也从最高的700港币跌到400港币。股市是经济的前奏,而这一切的真正原因是国内的互联网增长已经达到极限,开始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所以各个巨头之间开始横杀。

社交领域,QQ的月活在短暂达到10亿人次之后,一路下滑至月活5亿不到,而微信破10亿之后也只能维持缓慢增长,多余的时间片被代表短视频的抖音快手抢走之后,社交老大的位置摇摇欲坠。

因此,导致QQ所在的PCG走向十年一遇的亏损边缘,以至于要大量裁员求生。

腾讯整合斗鱼虎牙的计划受挫

电商领域,淘宝系的双十一销售数量增长越来越慢,而有效订单越来越假,大量的刷单,退订都预视着阿里帝国受到拼多多、京东更猛烈的进攻,如果不增加流量费用,则只能迎来收入下降。

看似美好的直播电商,红利其实不属于阿里,而是属于网红,网红赚了流量费,淘宝的排名费广告费自然会减少,所以淘宝直播对阿里是双面剑,虽然看起来赚到了吆喝,但既需要付出大量的视频带宽,还有不少用户广告费的投入转移到了网红,是真的能增加阿里收入吗?

双十一的一地鸡毛

云领域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阿里云曾经一骑绝尘,号称亚太第一,全球第三,而且在巨额亏损下扮演着阿里增长最快的部门。

但随之一来,其它的竞争对手不愿让阿里专美,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京东云纷纷赶上,各出奇招,其实大部分都是低价抢单,让这个市场越来越卷。

总的增长额大量的被新的进入者抢走,更关键的是利润降低,甚至没利润,只为赚吆喝,这样看来,云服务给互联网带来的增长也是比较虚的。

表面上亮丽的高薪VS10年不变的技术薪资虽然,几大核心互联网的领域都在不停地竞争,降低利润,增加对用户的追赶,可是为了面子,几大巨头对于毕业生,还是要抢的,而且喊出越来越高的薪酬,互联网的本科生居然可以拿到30万到60万的年薪,有的还有股票,期权,各种福利,让别的专业的学生真是羡慕嫉妒恨,纷纷怪自已选错了专业。

可问题是,软件专业的毕业生们,面对着令人陶醉的年薪、月薪,他们实际上能创造这么多的价值吗?还只是因为大厂的人力政策,或者是互联网股价的突然暴涨导致大厂有这个财力乱花钱。

一旦下跌的势头出现,老板会发现没有能力和必要来维持这么多没有利润的部门和人员,裁员和年终奖缩水就会成为必然,提前消费买的单迟早需要现金来还。

明年会是裁员年吗?

为什么我说这次毕业生的涨薪经不起推敲,主要的原因是,在许多大厂的薪酬出现了倒挂,之前一年,甚至两三年招聘到的毕业生到目前的薪资还没有超过新生。

甚至5年,10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因为他们进入大厂的途径不一,也有大量的工资难以超过毕业生2倍,甚至比不起某些部门的新人。

这个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

难道这些3年、5年、10年的有经验员工的本人素质,经验或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还不如这些没有经过验证的新人吗?

如果答案是!那么我只能为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公司造就经验的能力默哀。

毕业生薪酬这么高了

如果答案否!那就说明这个所谓的新人薪酬,只是互联网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为了表示自己公司的实力而做的一场秀,要么假装很高的工资标准,实际招聘人数不多。要么就招了一大波新员工之后,才发现经验不足再大规模地干掉。

反正,只要明年的趋势不变,延续2021年继续内卷的趋势,即用户增长不明显,销售收入缓步增加,存量市场竞争大于增量市场这些基础条件话。

当发现KPI不如愿景时,裁员或者说低谷期是个正常的现象 !

听听任正非怎么说2001年3月,那时的华为收入刚破百亿,势头比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还要好,中国的经营之神任正非曾经发表过一篇有名的讲话《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居安思危

他说:

“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

有几句话,就像是对今天的互联网大厂耳提面命一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网络股的暴跌,必将对二、三年后的建设预期产生影响,那时制造业就惯性进入了收缩。

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一样,冷得出奇。

那时,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互联网的棉衣准备好了吗?

而裁员、增效,退出不必要的内卷区域,正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现在还看不到的棉衣!

不取消996就不会有裁员?不取消996年终奖就不会缩水?

裁员和年终奖缩水与996有直接关系吗?你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吗?在互联网行业算是什么级别的了?

互联网行业何去何从,你问的也太抽象了。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