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造船工业世界第一,为什么很少报道游轮的制造,造游轮的利润不是更高吗?

我国造船工业世界第一说法不严谨,造了世界一半的船,有成本和数量优势,质量还有差距,邮轮就造不了,当然这也不丢人,大型邮轮只有欧洲的四家造船厂能造。

装饰和设计是硬伤:邮轮号称造船领域技术含量最高的,航母也比不了,主要难点不是船体、机电设备这些,内装成本占邮轮的60%以上,档次越高占比越高,简单想想一个个十几平米的“小窝”紧紧相连,每个小窝里能住四个,人口密度得有多大,如何让小空间舒适实用、如何逃生、如何降噪、如何防火、如何通风。大家都是去享受度假生活的要求档次吧,而且海事机构对所有的装修材料都要求有船级社的认证。

一艘邮轮的内装相当于几个五星级酒店的工程量,而且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国内装饰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很高要求。

日本在邮轮上栽了跟头:2011年日本三菱重工低价抢了两个大型邮轮单子,缺乏邮轮建造经验,主机在验收时多次故障,降噪也被返工,最后均延期交工,损失高达24亿美元,日本号称造船工业最发达的国家,2016年10月宣布放弃10万吨以上级别的邮轮的建设业务。

产业链都在欧洲:欧洲包揽了全部大型邮轮建造,配套生产也分布在欧洲,中国若另起炉灶,开始几艘船避免不了从欧洲运零部件,成本得多高,目前中船集团与世界最大的邮轮公司嘉年华集团、最大的邮轮建造商芬坎蒂尼达成合作,要在中国造4艘13万吨左右的邮轮,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按期交工都不重要,能造出来就是胜利!

我国对于邮轮建造是非常重视的,与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共同视为高端装备升级的重大项目。

邮轮市场:亚洲目前占世界邮轮市场份额的20%,中国占亚洲的40%,且增速最高,市场潜力最大,应采用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尽早实现邮轮的国产化,降低采购成本,邮轮建造技术中的40%可用于其他船舶,60%可用于城市综合体,而且整个庞大的产业链对经济的贡献不可小觑。

这样的问题是一个充满误区的问题,中国的造船业能算得上世界第一,你说得很少报道游轮的制造,你也认为造游轮的利润高,问题在什么地方呢,目前世界疫情严重,经济滑坡的非常厉害,又有多少国际的公司有造邮轮的需求呢?中国造船业只是一个制造方,这个只能说你具备了很强的造船能力,但是,如果没有订单,你就赚不到这个钱,哪怕邮轮的利润再高,你也是望梅止渴啊!不说一个造船行业,多少行业中国的技术制造都是一流的,但是国际上没有需求的时候,你的这些制造业也都是摆设了,你自己如果做生意,都说餐饮业利润大,你的餐馆没有人去吃,你能赚到这个钱吗?这个利润能去你的兜里吗?别把两回事,弄成了一回事。混淆了概念,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卡梅隆很期待刘慈欣《三体》搬上银幕,中国现在的科幻水平能成功将《三体》搬上荧屏吗?

以前可能有疑问,但是有了《流浪地球》的成功可以坚定的说中国可以拍摄成功的。

但是,是的所有问题都会有让人害怕的但是,特别是电影《三体》但是特别多。

为了这个问题特意去差了电影《三体》的近况。还是以前的旧闻,简单来说说吧。

电影版《三体》在2014年已经开始拍摄了,到15年电影杀青,然后就是漫长的后期,和不断的跳票和延期了。这部电影请了冯绍峰、张静初、吴刚、张光北、唐嫣等人主演。演员阵容还算可以,算是有名气有演技的。

这部电影问题出在哪里呢?根据网上的相关爆料,可能最大的问题出在了导演张番番的身上。在文化市场上还没有大IP概念的早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张番番颇有先见的在大刘手中买走了《三体》的影视化版权,然后坚持要求自己做《三体》导演来和投资方谈判。

最后电影是拍出来了,可是特效一直做不出来,电影从预定的2016年拖到了现在的2019年,国产第一部史诗级科幻大片从《三体》变成了《流浪地球》。《流浪地球》都成了票房冠军了,《三体》的上映还是遥遥无期的。

如果《三体》能够在能够让《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开拍多好,起码他是真的热爱科幻电影,不像这个张番番没啥名气,还是个短视的商人。我很担心大名鼎鼎的《三体》会被他糟蹋了。

现在来说中国不是没有能力拍好《三体》,只是有些人不自量力贪图名利,不像让它有更好的演绎罢了。

先说结论:目前是不行的。

不能因为看了部《流浪地球》就觉得中国电影整体上升到很高的高度。

要知道,《流浪地球》原著是中篇小说,电影才演到小说一半的样子。而长篇小说《三体》长达90万字,框架之宏大,比那90万的数字还大。叙事手段应该是最大的障碍之一,我认为国内还没有出色的科幻导演,毕竟在硬科幻电影上,大家都只是初出茅庐,没法一下子接手这么宏大的故事。

有朋友是做视觉特效的。众所周知大部分国产电影的特效都很烂。他说之所以看到这么多“五毛特效”片,主要是这个行业一部分人水平低下,这部分人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为嘛?便宜。国内愿拿大部分钱搞特效的电影实在太少,如果要完成需要这么多精良画面,甚至可能出很多部的电影,先不说导演的审美能不能跟上(我觉得不能),有没有投资方愿意“为爱发电”,出这么多钱且不要流量演员,才是个问题。

还有就是土壤问题。这么多年才有这一部科幻电影,其实按照目前影视的标准,很多内容其实是管的比较严的,囿于那个体系标准,很多内容都难以展示,即便展示,恐怕也得突出一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行。

之前国内尝试拍过《三体》,张番番导演(他的作品质量一言难尽,仿佛跨界混搭)结果证明能力不够。所以目前不能太操之过急,中国硬科幻电影才刚起步,太过自满恐怕会让《流浪地球》成为绝唱。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