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将至,还会热多久?什么时候出伏?今年的秋老虎有多厉害?
今年是八月七号,农历是七月初十立秋。
出伏是立秋后加一伏,一伏十天,八月十五号,农历是七月十八进入未伏。
也就是八月二十六号,农历七月二十九出伏。
根据最近我国中部的气象走势来看,我国的中部地域秋老虎的迹象已经是形成出现,从今天开始到八月十五号十一天之间,会一直处于高温35度左右,最高温度达到37度的高温环境中,也就是八月七号立秋以后,秋老虎会有一星期的天气过程。也刚好是到出伏以后天气就会变凉爽起来。下图是我刚刚截图的我地半个月的气象预报资料图片。我地座标是河南中部平原许昌。
今年的秋老虎和往年相比,乐文认为时间并不是很长,也不是十分历害,完全是属于正常的天气情况。这样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丰收。
想知道什么时候出伏,先要知道什么时候立秋。
今年立秋在8月7日。
见下图日历。
知道立秋后,再知道什么时候进入末伏。
末伏是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计算,一共十天。
什么是庚日呢?
我国古时候的计时方法,用的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配对来计算的。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一共可以配出60对不同的对子。
每完成60对配对后,就开始相同对子的重复出现,如此循环往复,来记录时间的流逝。
在十天干中(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第七位的庚,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任何一个配对,都叫庚日。
按此规律,可以计算出,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带庚字配对的庚日。
末伏按规定在立秋后出现的第一个庚日,开始进入末伏。
末伏一共有十天。
今年的末伏是8月15日到8月24日。一共十天。
而出伏的时间,就是末伏最后一天的亥时过后,子时刚来之时。
即亥子相交时。
按此推算一下今年的出伏时间,是8月24日亥子相交时。
出伏后还热不热,主要看立秋当天下雨了没。
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一天比一天凉快的顺秋了。
如果立秋当天没下雨,那么就还有24天会热。
就是立秋后还有24个“秋老虎”在虎视眈眈地等着虐人呢。
(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的秋老虎会不会跑出来虐人,敬请大家关注三天后,即8月7日这天的天气吧。
我查了下厦门的天气预报,8月7日,没雨。
雨负众望了。[抠鼻][抠鼻][抠鼻]
这是想让大家继续熬下去了?
农村有些农具已渐渐消失了,晒晒你记忆的农具有多少?都有什么用途?虽然我不是农民,但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青少年时在农村干过农活,我记忆中的农具还真不少。我的家乡在黄淮平原的农村,下面就说几个与播种收获小麦有关系的农具,与朋友们交流吧。
一是犁田的土犁。北方农民种麦前,要先犁地翻土。早年的土犁一般是木框上安铁犁铧,用牛马驴等牲畜拉犁翻地。五十年代农村牲畜少不够用,有时也用人力来拉犁。后来有了拖拉机,带上双轮双铧犁,实行机器翻地,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到七十年代,农村土犁基本就被淘汰了。
二是耙地的木耙。田地犁好以后,有些深浅不一,留下一些犁沟,就用耙来耙平。耙是用井字型的木架钉制的,在木块上钉上粗壮的方型铁钉,俗称耙齿。耙地时用牛马驴拉着木耙,人站在木耙上牵着牲畜,在犁过的田地上把土耙平,为播种小麦打好基础。这种木耙后来也被拖拉机带的铁耙来代替了。
三是播种的木耧。田地平整后,就可以播种小麦了。我们这里过去种麦用的木楼,是用木架制作的,上方有一个木斗,下方安三个铁齿。木耧一般用牲畜拉动,农人扶住耧把摇动前行时,把麦种从木斗三个耧腿中均匀播洒到土地里。每耧三垅,间隔六寸。扶耧播种需要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才能学会操作。扶耧技术高的人,播种均,麦垅笔直,既美观又有利于小麦生长。
四是收割小麦的镰刀。过去小麦都是人工收割,每到麦子收获季节,都要买一把镰刀,用来割麦。镰刀一般是木把铁刀,割麦前在磨刀石上磨的刀刃锋利。割麦时弯腰手握镰把,放到小麦根底用力一拉,就连穗带杆飞快割掉一把麦子,规整放在地上,不断前行收割。速度最快的每人一天能割两亩麦子,尽管累得腰酸腿疼,但也满怀丰收的喜悦。
五是打麦的石滚。过去小麦收割后,一般先用架子车拉到麦场里。那时麦场没有水泥沥青铺面,都是选一片粘土地泼水用石滚碾压结实后,铺上带穗的小麦桔杆,用牲畜拉上石滚,在麦场里转圈,反复在麦子上面碾压,把麦粒碾掉。石滚就是人工加工的圆型石料,再套上个木框,牲畜牵拉时可以滑动,把麦粒碾掉,麦杆碾压成薄片式的麦结。然后,把麦结用木插挑出来垛成麦桔垛。剩下的麦粒和麦糠,趁有风吹动时,再用木掀抛飞空中,让风把麦糠吹走,剩下麦粒,收入口袋,农村把这叫扬场。
朋友们,你们看见和使用过这些种麦与收麦的农具吗?
石砘,这种农具在中原地区比较常见。其型状就是在一根木轴中间等距安装三个直径30厘米左右,厚度6厘米左右石轮,木轴的两端系上专制的绳子。
用途,主要用于小麦播种后顺垄压实,这样既保墒也利于出苗。以前原始的小麦播种工具是三条腿的木耧,用其播种后就是用石砘在后面顺垄实来保证小麦出苗。
用法,在过去由于牲畜缺少,石砘都是一个人来拉。由于其劳动强度大,一般
是两个人替换着拉,这是在农活中仅次于拉犁的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