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优势

外资集聚效应明显港台地区仍然是江阴经济开发区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区内汇集了港资企业58家,台资企业57家。但是,近几年来,欧美、日韩资本进驻势头强劲,全区拥有欧美企业48家,日韩、东南亚企业47家。成功引进了兴澄特钢、贝卡尔特、瀚宇博德、福汇纺织、启新纺织、中粮麦芽等50多家超千万美元项目,其中超亿美元项目6个。荷兰DSM公司,芬兰科尼公司,比利时贝卡尔特,日本JFE商事、日棉、东棉、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以色列化工集团,香港中信泰富,台湾华新丽华,中粮、中石油、中石化等一大批世界著名公司落户园区,其中已有近10个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目前,江阴经济开发区已形成金属新材料、高档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和石化、IT、机械制造等新兴优势产业。210家外资企业中,有金属新材料项目27个,机械及配件项目42个,IT项目48个,高档纺织服装类项目38个,轻工类项目20个,化工类项目14个,生物医药项目5个,服务业项目16个。其中,金属新材料产业为开发区第一大产业,建立了以兴澄特钢为龙头,由贝卡尔特钢帘线、华新钢缆、法尔胜特钢制品、川电钢板等企业组成的金属新材料生产基地,这一产业2005年实现的利润占全区70%以上。 科技创新功能凸现科技创新载体日益完备,2004年3月,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运行;2006年3月,高新技术创业园一期4.5万平方米主楼将交付使用;去年9月,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由省人事厅批准成立;长江国际科技园区目前正在规划设计。至2005年底,创业园已累计引进研发企业22家,开发新产品35项,申报专利19项;已引进留学人员16个、博士16个、硕士20个。创业创新环境逐步形成,先后出台了加快高新技术创业园建设的优惠政策、创业发展资金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鼓励和扶持留学人员和国内科研人员入驻创业,对入驻企业进行注册补贴和专利申报奖励。 投资环境日益优化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江阴经济开发区基本完成了“九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完备,拥有出口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海关直通式监管点、高新技术创业园等特色功能平台,凝炼了“马上办、办上马”的开发区精神,营造了宽松宜人的创业环境,形成了灵活高效的服务体系。对现有规模重点企业量身定做服务方案,提供契约式服务;提供“一个头审批、一站式服务、一个口收费、一个人负责到底”的一条龙服务;在关务、检务、商务、税务等方面实行全程式服务;对进区企业在建设、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实行保姆式服务。 统筹发展富民为先坚持一手抓开发建设,一手抓富民安民,正确处理好拆迁安置与就业保障的关系。就业方面,搭建了管委会、办事处、社区三级管理网络,在区内建立3家职业介绍所,每个社区配备就业援助员,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定向培训,2005年帮助3000多名本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保障方面,对3.5万名被征地农民全部实行了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从去年8月起,又开始推行城保、农保并轨制度,提倡“人人有保障、家家有物业”的保障新模式。 机制体制日益完善遵循“小政府、大社会”,“小管理、大服务”的原则,围绕“行政行为法制化、政府服务国际化、机关效率高效化”的目标,近年来,江阴经济开发区对用人机制、运作机制等作了大胆探索。全面实行全员聘任制、工资浮动制、竞争上岗制、公推竞岗制等用人制度,逐步尝试末位淘汰制、否决汇报制等管理制度,搞活了用人机制。同时,导入市场机制,把开发区当企业来经营,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开发建设模式。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