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携手破解牛角瓜“变出”纱线的难题

  11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红河山地未来种质资源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山地未来)获悉,近日,沪滇科技合作示范点落地山地未来。示范点的重要项目“红河谷特色天然中空纤维植物的提纤和养生工程示范”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云南省科技厅共同授牌。

  该项目的具体工作由东华大学与山地未来共同开展,将着重破解牛角瓜天然中空纤维纺纱难题。项目研究的对象——天然中空纤维植物牛角瓜,是一种天然优质纺织纤维,可以替代蚕丝与棉,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但牛角瓜纺纱难题一直难以破解,主要因为这类中空果实纤维只能人工提取,且提取的纤维杂质多,不利于纺织深加工;此外,此类纤维质量过轻、表面过于光滑及易碎,难以直接作为原料应用到纺织工业生产中。

  项目开展后,将以我省红河干热河谷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为研究区域,着重解决牛角瓜在规模化栽培中的关键限制因素,掌握牛角瓜天然纤维的定向育种技术,探究牛角瓜规模化纤维提取、改性和高效纺纱的一体化自动技术。通过沪滇科研协作,培养多学科交叉型人才和农民技术骨干,发掘红河干热河谷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促进典型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并推动中非农业合作。

  目前,山地未来团队已在世界范围内收集了大量的牛角瓜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调查与评估,初步实现了高效苗木快速繁育技术;初步研发了配套的纤维预处理自动化设备;突破高效纺纱技术;优化牛角瓜纤维混纺配比和纺纱过程工艺,开发出高品质的纺织用混纺纱线,并对纱线进行质量指标与性能评价,达到开发机织和针织面料所需的性能指标。

  山地未来于2018年6月4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大羊街乡红河谷奠基成立。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红河县人民政府合作的科技入滇项目,围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山地宪章”开展科研工作。

  【链接】

  牛角瓜是云南特色木本种质资源,属于萝藦科多年生常绿植物。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的牛角瓜广泛分布于我省云南红河干热河谷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

  牛角瓜是重要的生态修复乡土树种,其种毛纤维是一种生态环保的新型天然植物纤维,具有纤维细、柔软、质量轻、弹性好、光泽如蚕丝等特点。其手感柔软顺滑,高中空度,吸湿性大,可以作为保暖、吸水吸油和浮力等材料,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驱虫防霉等性能,适合定向开发一些特殊的纺织品,拥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此外,牛角瓜新鲜叶片富含蛋白质和活性成分,青贮后可作为良好的动物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因含有强心苷成分,它还具有重要的药物开发价值。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