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纺织品引发关注!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后疫情时代真正到来,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这样的形势下,抗菌抗病毒产品备受消费者关注。尤其是近日安奈儿因成功研发出抗病毒面料的消息走红,更是引发社会关注。那么抗病毒技术到底是革新技术还是噱头智商税?这是行业内外更加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通过采访行业内已经在研发抗病毒纺织品的企业来谈一下当前该技术的发展情况。

  抗病毒纺织品技术非一时兴起

  抗菌纺织品和抗病毒纺织品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技术。抗菌纺织品是对细菌和真菌等具有杀灭或抑制其生长繁殖作用的一类纺织品;抗病毒纺织品是对病毒的侵入有阻隔作用、能够抑制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抑制病毒活性的纺织品。相对来说,抗病毒纺织品更为复杂、技术难度更高。据东吴证券统计,目前我国有31家上市公司布局抗病毒抗菌专利及产品,其中多数公司仅布局抗菌功能性面料并取得相关专利,仅少数公司如安奈儿、森马服饰、众望布艺、如意集团拥有抗病毒相关专利。

  实际上,纺织行业对抗菌抗病毒技术一直在研发,且很多企业都在布局,技术路径也各式各样。

  2020年,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开始进行抗病毒面料研发,并在2022年取得重大突破,据公司研发总监郭小云介绍,目前该面料已经实现量产,在套西、单西、裤类产品等领域实现应用,正在进行市场推广。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当年,为更快地研发应急防护用纺织品,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和盛虹控股集团共同设立了“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制品科研攻关项目专项基金”,重点聚焦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相关的科研攻关项目的研发。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在该基金的支持下,行业内推出了多项抗病毒纺织品。

  其中包括由东华大学和生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开发的抗病毒口罩,该技术将口罩内的纳米纤维及外层无纺布负载抗病毒药物,防护级别达2级99%,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都达到99%,H1N1的抗病毒活性为99.95%,H3N2的抗病毒活性为99.91%。

  该项目还包括北京化工大学研发的一款可让病毒“迷路”的纳米纤维材料。该材料采用“零溶剂”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技术制作,这种高压静电力可通过静电微分和“拔河效应”,将聚合物溶体均匀分割成多股流,最终可获得不同形态结构的纤维膜,形成错综复杂的微孔通道,病毒通过时就会像走“迷宫”一样被拦截,而且这种口罩经酒精消毒或水洗后其阻隔病毒的功能不会大幅度衰减,可满足重复使用要求。

  锦纶行业龙头企业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也在2020年初就开始研发可用于医疗用品领域的原料锦纶6纤维,并在当年年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用品的原料紧缺问题。该公司负责研发的副总经理付重先介绍,公司研发的这款抗病毒锦纶6纤维的开发及应用课题也入选了2020年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盛虹•应急保障与公共安全用纤维材料及制品科研攻关项目,开发的FDY、DTY抗病毒锦纶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已在口罩、防护材料及特种服饰用的抗病毒功能纤维等领域实现应用。

  技术路径各有所长

  相关资料显示,抗菌抗病毒纺织品的生产技术主要是将抗菌剂或者抗病毒功能整理剂通过后整理法(浸轧、加热、烘干等)以物理吸附的方式结合到纺织品上,缺点是抗菌成分与纺织品主要通过物理吸附等结合,结合力较弱,在使用和洗涤后抗菌抗病毒有效成分会流失,导致纺织品抗菌抗病毒效果不持久,流失的抗菌抗病毒成分对人体和环境有潜在危害,且适用的致病菌和病毒种类有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布局抗病毒纺织品研发生产的企业研发出了多种工艺。永荣锦江研发的抗病毒锦纶6,采用的是在锦纶纤维端通过添加母粒熔融共混实现。付重先介绍,该技术的优势在于产品功能是在原料端添加特定复合纳米材料,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使其失去生存条件而快速死亡,使纱线具有抗病毒抗菌功效,通过ISO18184:2014标准检测,对甲型流感病毒H3N2的抗病毒活性率达99.97%。由于这些纳米材料与纤维分子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耐水洗,功能长效,并确保对穿着者的安全性。

  山东南山智尚采用的则是脂质体囊泡技术,该技术相当于胶囊缓释技术,可以长效释放银离子,具有长效抗病毒的效果。

  而近日比较火爆的深圳市安奈儿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则是电子束接枝技术,该技术制备的抗病毒抗菌功能纺织品技术具有广谱高效抗病毒抗菌、安全性和长效性的特征。其原理是嫁接在面料上的类似于树杈状的制剂分子带有正电荷,而包膜类病毒、细菌、真菌带有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作用下,制剂分子将刺破病毒、细菌、真菌的包膜,从而达到灭杀的目的。据了解,该技术近日通过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据安奈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面料生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年初能够量产。

  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日益增强,使得抗菌抗病毒等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旺盛。可以预见,疫情退去后,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将会深入持续下去,对纺织行业来说将会是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

  上海洁宜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马正升提出,市场和消费者对抗菌抗病毒纺织品的安全问题始终非常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抗菌抗病毒纺织品的测试评价标准日趋完善,我国相关部门对抗菌抗病毒纺织品市场的监督监管也不断规范严格。从消费趋势来看,消费者仍倾向于天然来源、植物提取等非化学合成的抗菌抗病毒整理剂,希望抗菌抗病毒纺织品从原料端就是绿色无害的,这对抗菌抗病毒整理剂及纺织品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付重先结合企业研发的抗病毒锦纶6的生产研发和市场推广情况提出,锦纶作为第二大化纤品类,产品具有吸湿性好、耐磨性佳、亲肤、柔软等特点,产品叠加抗病毒功效,不仅可以使用在常规锦纶应用领域,更拓宽了锦纶在医疗防护用品的应用领域。抗病毒锦纶6纤维对比锦纶本身价值,该款产品更适合在日常纺织品中应用,相较应用于一次性的一些领域会有一定的局限。他建议今后应锦纶开发端复合其他功能,从而提高抗病毒纺织品的高附加值及应用广度。

  对于抗病毒纺织品研发面临的困难,付重先说,目前企业开发的产品检测主要是依据ISO 18184:2014国际标准进行检测,对应使用检测病毒的类型是流感病毒,暂没有对应的P3实验室可承接抗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测试效果。因此,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检测标准还待完善。

  郭小云也提出,由于病毒与细菌在结构、性状等方面有本质上的不同,病毒无细胞结构、进化速度较快,所以抗病毒纺织品比抗菌纺织品更为复杂、技术难度更高。目前国内尚无权威标准发布,企业产品研发无标可依,今后需要业内推动,使产品功能性做到有据可依。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