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遵循《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章程》,编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主要明确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并作为“十四五”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和加强学会工作管理、组织实施重要活动的依据。
一、开创新发展阶段学会事业新局面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三五”以来,我国纺织行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到2020年末,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我国纺织工业绝大部分指标已达到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建立起全世界最为完备的现代纺织制造产业体系,生产制造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长期居于世界首位,成为我国制造业进入强国阵列的第一梯队。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进入“并跑、领跑”并存阶段,品牌建设形成制造品牌、消费品牌和区域品牌的三级体系,节能减排、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人才建设积极支撑行业创新和进步。
“十三五”期间,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在各专业委员会、省级学会、会员单位和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学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聚焦新时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群团组织改革要求,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按照中国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开放竞争、合作协同,走中国特色科技社团发展之路的要求,在党建强会、会员服务、学术交流、科技期刊、创新驱动、科技奖励、人才举荐、智库建设、科学普及、科技咨询、团标研制、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学会的群众组织力、学术引领力、战略支撑力、文化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聚焦群众组织力——学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坚持中国特色的学会发展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对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加强会员发展与服务,大力发展个人会员,不断创新联系和服务会员的机制和手段。不断深化学会治理结构改革,健全完善学会治理方式,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实体化、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学会群众组织力。
(二)聚焦学术引领力——平台枢纽作用有效发挥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举办“中国纺织学术年会”等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学术会议;建设《纺织学报》等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设立“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奖项,有效汇聚全世界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开展纺织学科发展研究,征集发布重大科技问题难题,为科技工作者明确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提升学会学术引领力。
(三)聚焦战略支撑力——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聚集产学研资源,建立中纺学产业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生态纺织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科研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载体,搭建跨领域联合的协同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及时转移转化,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打造高端科技创新智库,提供高质量决策建议报告,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团体标准、科技评估、人才评价等方面的一流公共服务产品,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学会战略支撑力。
(四)聚焦文化传播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拓展科普新内涵,倡导科普活动多样化,组建优质科普专家团队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将科普工作与学会相关业务相结合,形成大科普格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科学道德宣讲和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良好学术生态。
(五)聚焦国际影响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向深入
与国外优秀科技社团和国际组织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召开第15届亚洲纺织会议等国际会议;推荐我国更多科学家到国际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包括担任第15届亚洲纺织学会联盟主席;发起和培育“一带一路”国际纺织科技联盟、海峡两岸纺织服装产学研联合体等以我为主的国际民间科技组织,积极参与全球社会治理,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吸纳海外优秀科技人员成为会员,有效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
立足新发展阶段,明确学会建设目标,科学评估学会发展水平,找差距、补短板、增优势,对推动学会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标新发展阶段赋予的使命,学会在距离与我国纺织强国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科技社团方面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联系服务会员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广泛服务行业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体系尚未健全。二是一流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有待提升,在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促进科技人才梯度建设、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推动科技与文化艺术深度融合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参与国际科技治理深度有待加强。三是组织动员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覆盖、组织覆盖不能完全满足纺织行业科技工作者需求,组织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以及学会信息化建设等水平有待提高。
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期,学会必须站在新的更高起点,聚焦靶心、凝聚人心、服务中心、增强信心,守正创新、开拓创新,努力把学会建设成为有温度、可信赖的纺织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之家、价值之家、发展之家、赋能之家,为攀登科学高峰、科技惠及民生、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砥砺前行。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以改革创新、合作发展为动力,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学会工作体系,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推进学会组织治理现代化,创新组织载体,以政治引领、公共服务、价值赋能为着力点,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团结带领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按照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方向,即“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将我国纺织工业逐步建设成为世界纺织科技的主要驱动者、全球时尚的重要引领者、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进者,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学会将以“坚持党的领导,聚焦靶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自立自强,开放融合;坚持系统集成,高效协同;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为基本原则,到2025年,学会将推动纺织科技工作者创新自信不断提升,对纺织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联系服务纺织科技工作者的渠道、覆盖面不断扩大,对纺织科技工作者的凝聚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协同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服务科技经济融合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术交流引领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进一步增强;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服务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权威智库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民间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拓宽,服务科技开放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重点工作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着力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深化学会改革,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增强纺织科技工作者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听党话、跟党走,激发纺织工作者爱国热情,增强科技创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绽放和实现纺织科技工作者价值。
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建与业务相结合的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学会党组织作用,在业务活动中聚人心、凝人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促进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理事会党委、办事机构党支部和分支机构党的工作小组三级党组织体系,完善党组织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三重一大”前置审议作用,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等活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增强会员的认同感归属感
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学会内部治理结构与治理方式改革。召开学会第二十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完成学会换届,组建更加高效的学会第二十七届理事会各级组织。强化会员代表大会以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的权力地位。全面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使分支机构活动的开展更加规范有序。充分发挥各分支机构的作用,深度参与策划并组织实施学会重点业务活动。完善学会党政联席会、理事长办公会工作机制,落实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推动学会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建设,打造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实体化办事机构。
学会是纺织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活动建家、组织强家、服务暖家、精神润家”,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建家活动,打造开放融合、关心关爱、共建共享的温暖精神家园。全面做好会员发展工作,壮大会员队伍,提高会员质量,注重吸收跨领域新型纺织服装相关单位和专家入会。丰富完善高级会员的服务内容,以高级会员为依托建立学会柔性科技专家库,充分体现高级会员价值。加强青年会员发展,推选有影响力且热心学会工作的青年会员进入学会各级组织。按照相关政策,探索吸纳港澳台及海外知华友华科学家在学会任职,推动学会的国际化发展。建立多层次、精准优质的会员服务体系,实现会员服务全覆盖。组织会员深入参与学会品牌活动,并作为参评学会奖项的重要依据。主动协调和推动解决会员职业发展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会员的维权服务,完善服务机制。
加强学会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学会。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的学会协同工作服务平台,集学会的会议系统、会员信息传输、信息统计等服务于一体。实现会员参与学会活动全记录,使会员通过网络能与学会实时交流并得到服务。完善学会官网、官微等网络媒体建设,发展壮大新媒体矩阵,提升对外宣传效果。
(三)构筑学术交流品牌,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方式创新
围绕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组织开展基础研究领域发展研讨交流,服务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围绕最紧急、最急迫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领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推动建立有效合作机制。构筑以“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为龙头,以“全国毛纺年会”等涵盖行业全学科的多层次学术交流品牌活动平台,向深层次、广覆盖和国际性发展。探索推动跨学科、跨专业、跨地区的学术交流,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方式创新。
面向科技前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遴选发布重大纺织学科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发展问题,开展纺织学科发展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紧扣纺织相关“卡脖子”技术领域,组织开展“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等高端研讨和沙龙,汇聚推动开放合作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智慧;面向经济主战场,开展“全国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合作大会”“中国服装辅料大会”等产学融合系列论坛,组织研究纺织产业与技术发展路线,助力破解纺织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难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重大民生问题,开展相关学术研讨交流,促进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立健全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学术同行评价认可机制、重大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建立科技为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激励机制,构建服务科技创新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期刊运行机制。
开展纺织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发布工作,推动中国纺织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与国外高水平期刊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等效使用,吸引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提升期刊学术引领能力,推动期刊数字化转型,提升开放办刊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期刊。
(五)优化科技奖励体系,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
优化学会科技奖励体系,加强对“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奖”(含纺织学术大奖、纺织学术带头人、纺织技术带头人、纺织青年科技奖、纺织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等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褒奖力度。高质量做好两院院士候选人提名推荐工作,积极推荐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杰出工程师等全国性科技奖项。广泛开展获奖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典型事迹宣传,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提升学会奖励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充分发挥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作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举荐,加大对青年人才成长的支持力度,激励青年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为纺织行业培育领军人才后备梯队。
(六)完善协同创新柔性组织,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中纺学产业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学会工作站、科研基地等多种形式服务载体的作用,以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服务平台为引领,以“高技术纤维与现代纺织”科技服务团为重要抓手,汇聚跨界创新资源,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学会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组建跨界、跨学科、跨领域专家科技服务团,促进技术扩散,构建纺织行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解难题、促转化、助创业、增实效,增进各类创新资源协同互动,为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结合纺织产业集群地,聚集科技创新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难点、断点、堵点等,发挥学会柔性联结优势,完善协同创新柔性组织,桥接创新要素,汇聚创新资源,连接创新价值,对接社会资本,形成服务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新模式,推动区域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创新要素精准对接,促进形成区域创新高地。
动员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特色人才培训、特色产业技术服务等帮扶活动。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推动解决乡村振兴科技难题。
(七)加强科技高端智库建设,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汇聚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开展战略咨询研究,积极建言资政,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纺织行业、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实地调查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积极承接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咨询评估。
进一步完善并形成理论功底扎实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纺织行业专家团队,构建行业柔性科技智库网络体系,深化与全球高端科技智库交流合作。
丰富科技类社会公共服务产品种类,提升团体标准研制、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行业继续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八)打造特色科普活动品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加强科普队伍建设,推动高端科普人才培养。完善科技志愿者队伍人员构成,充分发挥包括老科技工作者在内的科技志愿者作用,开展品牌科普活动。
促进科学与文化艺术融合,创新科普表达和传播方式,增强科普作品的传播力和实效性。加强应急科普资源生产和传播。完善科学辟谣机制,及时还公众以科学真相。加大科普原创精品创作力度,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科普作品中。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管理,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科普服务活力。推动将学术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跨区域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基层开展科普活动。
(九)开展高水平对外民间科技交流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拓宽对外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的合作交流,举荐专家进入国际组织并担任重要职务,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组织事务,为专家发挥作用提供支撑。
加强与“亚洲纺织学会联盟”等国际科技组织的合作,积极申办“亚洲纺织会议”,深入推进与相关国家的科技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和渠道。关注全球热点问题,发起或参与国际联合研究项目,主办或承办国际化品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国际交流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海峡两岸纺织服装产学研联合体”的作用,推动与港澳台地区在学术、智库、人才、科普等领域深度交流合作。
四、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学会各级组织、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要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规划实施并取得成效。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学会党建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最大限度凝聚广大纺织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力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学会干部队伍,推进学会改革,提高学会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二)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
学会各级组织要在理事会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本规划要求,加强学会与各相关单位以及学会分支机构、办事机构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把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协调落实,有序推动新发展阶段学会创新发展。
(三)加强规划实施的条件保障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探索建立学会事业发展多元供给的支撑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重点目标任务、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等牵引机制,确保全面实现学会“十四五”发展的重点工作。同时加强责任落实,并对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顺利完成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来源:中国纺织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