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不同场景静态电流测试方法》
标准项目研制背景:
1. 电动车较传统车电气化程度更高,不能沿用传统车的测试方法
传统测试方法:在车辆研发过程中的设计定型后及小批量生产前,对整车及各模块静态电流进行测试以验证设计的符合性;对蓄电池进行模拟放电测试以验证蓄电池本身的品质;通过整车静置测试来验证整车可靠性。从根本上解决整车漏电问题,提升整车电器品质。
因电气化程度较高,较传统车而言,纯电动汽车更容易出现低压蓄电池馈电问题,传统车的测试标准已无法覆盖纯电动汽车。
2. 电动汽车日趋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对低压电源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无线充电、远程启动及操控、智能DC/DC、ADAS、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加入对车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电动汽车特殊的使用场景增加了馈电风险
外界因素的介入,误操作、电磁干扰诸多因素都可能唤醒车辆电气系统中的某个控制器。
4. 目前业内缺少测试标准支持
传统汽车低压电气系统较为单一,整车馈电风险小,不需要制定测试规范。电动汽车低压电气系统较复杂,易馈电场景较多,需要制定全面的测试规范,减少客户抱怨及投诉。
总结:通过分析纯电动汽车的典型应用场景,结合其特有的控制逻辑和技术特点,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不同场景静态电流测试方法,有利于降低车辆上市后的馈电风险,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促进纯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国内外对该技术研究情况说明:
1.国内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不同场景静态电流测试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主机厂会进行短时间的整车及控制器静态功耗测试,验证是否满足设计指标。但是这些验证是不充分的,各个控制器集成到整车系统中会互相影响、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也会存在车辆馈电风险。
2.国外电动汽车行业静态电流试验方法相对成熟,大众、日系、奔驰及通用等企业都具备相应能力,但强试验方法不对外开放;另外在低压电气系统控制逻辑上国外情况也与国内有差异。
标准适用范围与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规定整车不同场景暗电流测试方法,验证电动汽车在特定的使用场景下整车及控制器的休眠策略是否合理。
主要技术内容:1、分析纯电动汽车用户使用场景,确定与整车暗电流密切相关的应用场景。2、确定整车不同场景暗电流测量方法及测试设备。3、研究并确定测试数据分析方法。4、制定整车不同场景暗电流测试结果评价方法。
标准研制进展:
该标准项目由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提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长城汽车、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江淮汽车、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该项目于2020年7月10日正式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目前处于初稿验证和完善阶段。
1. 电动车较传统车电气化程度更高,不能沿用传统车的测试方法
传统测试方法:在车辆研发过程中的设计定型后及小批量生产前,对整车及各模块静态电流进行测试以验证设计的符合性;对蓄电池进行模拟放电测试以验证蓄电池本身的品质;通过整车静置测试来验证整车可靠性。从根本上解决整车漏电问题,提升整车电器品质。
因电气化程度较高,较传统车而言,纯电动汽车更容易出现低压蓄电池馈电问题,传统车的测试标准已无法覆盖纯电动汽车。
2. 电动汽车日趋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对低压电源系统提出更高要求
无线充电、远程启动及操控、智能DC/DC、ADAS、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加入对车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电动汽车特殊的使用场景增加了馈电风险
外界因素的介入,误操作、电磁干扰诸多因素都可能唤醒车辆电气系统中的某个控制器。
4. 目前业内缺少测试标准支持
传统汽车低压电气系统较为单一,整车馈电风险小,不需要制定测试规范。电动汽车低压电气系统较复杂,易馈电场景较多,需要制定全面的测试规范,减少客户抱怨及投诉。
总结:通过分析纯电动汽车的典型应用场景,结合其特有的控制逻辑和技术特点,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不同场景静态电流测试方法,有利于降低车辆上市后的馈电风险,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促进纯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国内外对该技术研究情况说明:
1.国内汽车行业在电动汽车不同场景静态电流测试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主机厂会进行短时间的整车及控制器静态功耗测试,验证是否满足设计指标。但是这些验证是不充分的,各个控制器集成到整车系统中会互相影响、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也会存在车辆馈电风险。
2.国外电动汽车行业静态电流试验方法相对成熟,大众、日系、奔驰及通用等企业都具备相应能力,但强试验方法不对外开放;另外在低压电气系统控制逻辑上国外情况也与国内有差异。
标准适用范围与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规定整车不同场景暗电流测试方法,验证电动汽车在特定的使用场景下整车及控制器的休眠策略是否合理。
主要技术内容:1、分析纯电动汽车用户使用场景,确定与整车暗电流密切相关的应用场景。2、确定整车不同场景暗电流测量方法及测试设备。3、研究并确定测试数据分析方法。4、制定整车不同场景暗电流测试结果评价方法。
标准研制进展:
该标准项目由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提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长城汽车、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江淮汽车、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发起。该项目于2020年7月10日正式列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研制计划,目前处于初稿验证和完善阶段。
上一篇:
美国加州ZEV法规扩展到中重型车辆
下一篇:
车道偏离报警系统GB/T 26773-2011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