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康:三十年打拼演绎波司登神话
8台缝纫机起家,经过30年的打拼,高德康将波司登做成了世界品牌,为中华民族长了志气。从第一个以民族服装品牌成功打入瑞士市场,到成为“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6家中国名牌企业之一,波司登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族品牌成长之路。
目前,波司登年销售额达65亿元,品牌价值达102亿元。昔日的“小作坊”已经进入中国的“500强”,并以连续11年销量第一的业绩稳坐中国羽绒行业的“第一把交椅”,被誉为“波司登”神话!
波司登成功的秘诀是什么?“30年成就一个世界品牌”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实现做大做强民族企业的目标还要多久?
让我们走近高德康,走进波司登
2006年10月10日,中国沈阳。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德康登上领奖台,接受“2006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奖牌。聚光灯下的高德康神采奕奕,充满了壮志豪情。
此次颁奖典礼是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所属活动之一,由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主办、中国生产力学会承办。波司登作为我国纺织行业唯一一家企业榜上有名,与上海宝钢集团、中国海油集团、国际航空公司等著名企业一起获得该项殊荣。
而在30年前,波司登仅仅是一个拥有8台缝纫机的“小作坊”。从一开始的替人“来料加工”,发展到“贴牌”制衣,最后拥有自主品牌,波司登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民族品牌创新之路。据权威机构调查,波司登品牌价值达102亿元,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最具价值品牌。
“品牌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品牌的塑造、培育、提升和创新,来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腾飞。”近日,在哈尔滨香格里拉大饭店,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德康这样告诉笔者。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位居中国500强企业行列第379位,其销售量连续11年在同行业中保持遥遥领先的地位,2005年年销售额达到65亿元。
一台自行车与8台缝纫机的故事——创业始于最艰苦的磨练
时光倒退30年,江苏常熟县白茆公社山泾村二大队的一个年轻人,不甘忍受贫困与落后,带领11位农民成立了缝纫机组,用仅有的8台缝纫机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旅。
波司登的光辉历程就是从这里开始,而那位年轻人正是高德康,当时他酷爱文艺,虽然未能正式学过乐谱,但一般的曲子只要听过两三遍,他就能弹奏出来。
有人说他聪明,但后来更多的人感觉到,在他的身上更有一股执着而不服输的信念。当时,这个作坊式的缝纫组,既没有自己的产品,也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给别人做一些“来料加工”式的活计,而最远的一个客户则是上海的一家小企业。
上海距常熟200公里。每天天还没亮,高德康就骑上他的那台“二八”式自行车上路了。那时常熟至上海还没有水泥路,尽是坑坑洼洼的沙石路。即使这样,高德康还是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狂奔”到上海,取到布料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在当天夜里返回村里,来回需要十几个小时。渴了,就喝口凉水;饿了,就啃口干粮;回到家里,常常是脚肿了,腿酸了,人累得像散了架一样。要是赶上刮风下雨,道路更是泥泞难行。但是无论有多累,路上遇到多少困难,高德康都会风雨无阻地在当天赶回村里,因为他知道,村里11个弟兄还在“等米下锅”。
第二天,高德康再骑车把加工好的成品送往上海,然后再取回布料,如此反复,一天又一天,这其中的辛苦只有高德康自己知道。当时只有二十多岁的他,可看起来却像一个老头,头发凌乱,满目沧桑。
“20多年前的我,竟然比现在还要老!”高德康诙谐地说。长期的“骑车”生涯锻炼了他的腿部肌肉,即使到现在,仍然保持快速行走的习惯,一般的年轻人都跟不上。
然而那段艰苦的创业经历,留给高德康的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高德康说:“这段经历造就了我超人的耐力和在困难面前宁折不弯的精神,后来公司在发展阶级经过了数次的大风大浪,我都挺过来了,靠的就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因此他告诫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历史不同,每一个人的成功的途径也不可复制,但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是每一个创业的年轻人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如今,高德康曾经骑过的那台自行车和用过的缝纫机,还完整地保存在波司登公司的历史陈列室里,一批又一批进入波司登创业的年轻人,都会亲身感受到“一辆自行车和8如缝纫机”的故事,以此励精图治,顽强创业。
4年“报废”6辆摩托车—“为人作嫁衣”却发现巨大商机
进入高德康创业的第5个年头,即1983年的时候,高德康的交通工具已是“鸟枪换炮”了: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
虽然交通工具“先进”了,但高德康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变,换上摩托车并不是为了少挨累、享清闲,相反他却比过去更忙了。过去骑自行车一天跑个来回,现在换上摩托车后,一天要两次往返于上海与常熟之间。在此后的4年时间里,高德康竟然“报废”了6辆摩托车。
从自行车更换为摩托车,看起来仅仅是交通工具上的变化,但实际上折射出“小作坊”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个时候的“小作坊”已带上一顶集体企业的“红帽子”。经营业务也不再局限于“来料加工”,已经向“贴牌”制衣转变。
富有戏剧性的是,高德康为第一个“贴牌”生产的企业,就是生产出我国第一件羽绒服的上海飞达厂。而如今,上海飞达厂已被波司登全面收购,该厂的“双羽”牌——我国最早的羽绒服品牌,业已被波司登收入囊中。
应该说,高德康是一个“不安分”的商人,他在为上海飞达厂做“贴牌”时,就敏锐地发现了羽绒行业的巨大商机。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流行的是皮夹克,而羽绒服仅仅问世10年,却因样式庸肿,布料粗糙,颜色单调,不被市场和消费者看好。尤其是加工羽绒程序复杂,许多企业都不愿意做这单生意。
然而当时高德康对羽绒服却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国还是一个正在走向富裕的国家,人们更多的是需要这种物美价廉的产品,虽然这种产品季节性强,但是需求量特别大,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在短期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产生无限的发展空间。由此,高德康萌发了一个梦想:让中国的老百姓都穿上又轻又暖又合适的服装!
“商场上机会稍纵即逝,你不抓住它,它就会悄悄流走。”多年以后,高德康回忆当时的冲动时仍然激情澎湃,“我就像着魔似的喜欢上了羽绒服,直觉告诉我,这将是我用一生时间去追求的事业!”一位专门从事企业研究的学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挖到的“第一桶金”,选择的是竟然别人不想为或不敢为的项目,结果只有他去做了,而且成功了。
高德康正是这样的人,他对公司的年轻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梦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当时,高德康一边“贴牌”加工服装,一边潜心研究羽绒服市场的未来走势。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高德康已经掌握了从生产、加工到制作羽绒服的一整套成熟技术,他决定向梦想进军了!
对高德康来说,1992年是他创业历史上的一个最重要拐点。在这一年,高德康终于不甘“为人作嫁衣”,注册了“波司登”商标,迈出了打造品牌羽绒服的第一步。2年后,波司登羽绒服正式面市销售,高德康终于创造了自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此时的高德康就像一个刚刚做了父亲的人一样,兴奋不已。从一开始为人“来料加工”,发展到“贴牌制衣”,最后创造出自主品牌,能够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它花费的是整整18年的时间!
1994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在失败之中找到转机
1994年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工厂全年生产的23万件羽绒服只卖出了10万件,其余的全部积压在仓库里,波司登刚刚入市就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银行的800万贷款又上门催帐了!高德康心急如焚。“怎么办?”“该怎么办啊?”“难道波司登就这样死去吗?”“几百名职工的饭碗就这样丢了吗?”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整整一周的时间,高德康辗转反侧,落枕难眠,每天早晨起来,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
“当时,真是跳楼的心都有啊!”高德康回忆说:“可是考虑到还有好几百人等着吃饭,就觉得我必须要为他们负责,为企业负责。你高德康活着,不仅仅只为自己。”
这就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在危难关头,企业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高德康说,真正的企业家是在做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后来波司登面临改制的时候,乡党委书记天天来动员,高德康开始就是不肯,就是因为他把企业家的责任放在了首位,把个人赚钱的目的放在次位。
在这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高德康突然变得高兴起来了,甚至有些激动,波司登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地转变:高德康意外地接到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楼层经理郭兴亚的电话,只听那头大嗓门喊:“高总,您跑哪去了,我都找了一周了!现在我们商场搞返季销售,就等你一句话,波司登参不参加?”
机会来了!高德康毫不犹豫地答应:“全部甩掉!”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王府井大楼一下子卖掉了波司登2.5万件羽绒服,销售款达到500万!高德康至今还记得那次“甩货”的价格:长的220元一件,中的200元一件,短的180元一件。
此时,沈阳中信也伸出了橄榄枝,主动代销了300万元产品,而且是先期付款!几乎是一夜之间,波司登的800万贷款一分不差地还清了,把银行都弄傻眼了。
波司登的命运从此转机。1995年,波司登以68万件的销售量首次登上了同行业全国销售第一的宝座,从此声名鹊起。
“面包服”变成俏佳人——波司登掀起羽绒服的“三次革命”
1995年1月,在北方最寒冷的日子,高德康决定去东北考察市场。这一去,就发现了产品的问题,高德康把它归结为五大类:首先是款式单一、古板,缺少时尚元素;其次是颜色暗,蓝、灰、黑占据了主色,色彩不明亮;第三是就是面料粗糙,缺乏质感;再有就是版型庸肿,不适合北方体型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东北之行使高德康认识到,羽绒服不仅仅是用来御寒的,还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美。至此,高德康找到了波司登改进的方向,那就是在羽绒服中加入时尚、唯美等元素,即使是冬季的羽绒服,人们也期待她像一只蝴蝶,美丽多姿,色彩斑斓。
东北之行让高德康意识到,1994年波司登的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新品牌,而是面料、款式、版型等不适合北方人体型与需求,羽绒服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洗心革面”!
于是,波司登大胆尝试,把当时羽绒服60%、70%的含绒量提高到90%,并全选优质绒,使羽绒服变得更轻、更薄、更暖和了。在此基础上,波司登革新工艺,从色彩、面料,到线条,全面引入了时装设计,增加了时装的所有一切必须元素,从而掀起了我国羽绒行业的“第一次革命”,即时装革命。
当1995年波司登羽绒服新产品面世时,像旋风一样刮向市场,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46万件新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即被抢购一空。人们禁不住惊叹:“面包服”变了,变轻了!变薄了!变俏了!
当年,波司登市场销售量达到了68万件,占到全国市场的16.98%,坐上了我国羽绒行业的头把交椅。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6年销量达到108万件,1997年158万件,1998年220万件,1999年338万件,2000年时已突破500万件,而到了2001年,则又冲高到1000万件!
而就在这一年,我国羽绒服市场爆发了著名的“鹅鸭之争”。央视黄金时段的“北极绒”羽绒服广告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请听好,鹅绒和鸭绒的区别是什么?开始!”“我知道,它比鸭绒更松软……”“它没有鸭绒那股怪味道……”当小男孩以那句名言——“地球人都知道”收尾时,一只大白鹅站起来昂首高鸣,表示赞同,旁边一只灰鸭子则灰头土脸地趴在地上,一声也不吭。
一时间,市场上掀起“弃鸭用鹅”的浪潮。其实,鹅绒优于鸭绒本是羽绒行业的公开秘密,鹅绒与鸭绒各安其位,用什么样的填充料是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决定的。
作为中国羽绒行业的“老大”,波司登顺应了这种潮流,并果断推出了高鹅绒绿色环保羽绒服,从而在业界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这就是羽绒行业的“第二次革命”——绿色革命。
从上世纪八十年以来,羽绒服防钻绒性与透气性、舒服性的矛盾始终困扰着羽绒行业的发展。不断面市的高科技、高密度、高级运动衣面料虽然效果好,但价格昂贵,一时不易为市场所接受。
波司登推出的绿色服装概念是要指对人体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产品。据此,波司登与美国杜邦公司联合,采用了杜邦公司的高科技羽绒内衬TYVEKPLUSDOWN,该产品具有轻巧、牢固、既抗风又透气的特点,使羽绒服手感更柔软,穿着更舒服。此外,波司登还与日本帝人公司合作,开发外可防水,内可透气的“密可柔”面料。这种面料不仅使表面喷涂的色彩和图案具有明显的时装化特征,而且把透气、防水和排湿三重特长结合在面料的内外两个面上。这两种产品的里外结合和有效搭配,从整体上提高了波司登产品的科技含量的穿着的舒适性。
2001年10月,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在北京钓鱼台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批推出了波司登等“五朵金花”绿色认证标志羽绒服,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开启了羽绒行业绿色革命的序曲,产品问世即风靡市场,供不应求,把波司登再次推上了新的发展高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波司登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绿色、健康、安全的高品质羽绒制品带来的温暖,2003年9月,波司登又率先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波司登·雪中飞产品,引领羽绒服功能化、健康化的生态潮流,从而引爆羽绒服业的“第三次革命”,即科技革命。
市场最有说服力。在2003年的羽绒服市场上,波司登、雪中飞产品风靡寒冬,年销售量刷新到1500万件。此后两年更是大幅上升,2004年销量达到2000万件,2005年超过了3500万件。创造了连续11年全国销量第一的纪录,并在市场上形成“波司登”、“雪中飞”、“康博”、“冰洁”、“冰飞”等“五朵金花”的品牌格局。
这期间,波司登羽绒服、防寒服通过国家出口免验认证,产品开始成功打入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瑞士等国际市场,实现出口8000多万美元,成为国际服装市场上响当当的中国一流名牌。2006年,波司登在国外市场的销售目标是20亿元人民币。
波司登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羽绒服的流行风标,它曾连续10年代表中国发布防寒服流行趋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向波司登颁发了“中国成衣流行趋势防寒服主导品牌荣誉奖章”。高德康本人还被授予“中国服装行业功勋”奖章,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2003年1月,高德康光荣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山泾村的巨变——回报社会彰显企业家责任
波司登发展壮大了——成为亚洲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高德康出名了——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发展中国服装事业特殊贡献功臣……但是很多人不会想到,高德康还有一个重要的头衔:康博村党支部书记。
康博村就是高德康的家乡山泾村。作为一个知名企业家,高德康一直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高德康在企业还很弱小、赚钱不多的时候,就为全村每一位老人买了一个铜制“汤婆子”,供老人们冬天暖和手脚。有了一定实力之后,波司登每年拿出20多万元资金,为全村的老人发放“养老金”,至今已发放了7年。全村1200多个劳动力,有98%进入波司登工作。
1999年,高德康做了一件让全村老少一辈子都记得的好事。他用当地政府对企业上缴的返还款,包括对高德康个人的奖励,全部用在了家乡住宅改造上。2003年,326栋漂亮宽敞的现代化庭院式别墅落成,全村400多户、1500多人农民住进了“小洋楼”。康博村因此被农业部和多家新闻单位评选为“中国十佳小康村”。
几年来,波司登公司为修建村里别墅、补贴拆迁和用于小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等投入资金就达7000多万元。全村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他们都说:“这一辈子沾了高德康的福啊!”而高德康却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是一个党培养的企业家,我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把我的一切,全部奉献给我的家乡和人民。”
波司登的口号是“让人与自然更和谐”,其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不仅贯彻到企业产品上,更体现在近年来波司登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上。2000年11月,波司登积极响应由共青团中央、全国绿化委员会、环保总局等发起的“保护母亲河行动”,拿出1000万元设立“波司登保护母亲河奖励基金”,这一举动彰显了一名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波司登先后支持和赞助西部科考、南极科考等活动;松花江、长江流域发生重大洪水,波司登慷慨解囊,捐款捐物;“非典”肆虐,波司登又义不容辞,捐赠108万元;面对贫困学子,波司登伸手援助之后,出资100万元建立常熟市昆承中学,拿出12.9万元为山西左权县麻田镇大岩村建造希望小学,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50万元设立奖学金……据波司登公司不完全统计,该公司回报社会的金额累计达到1.7亿元。透过这一数字,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的品格、境界和形象。
春华秋实,高德康经过三十年的创业,将波司登打造成为世界名牌,为中国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祝愿更多的中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
耗材汇是一家专业性的实验性耗材供应商,耗材产品涵盖如:纺织品行业,皮革行业,家具,建材,生物制药以及汽车工业等领域的耗材供应,本文为您介绍关于纺织技术的相关知识就到这里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