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纺织品强制性检验制度解读
据悉,台湾经济部标准检验局(Bureau of Standards, Metrology & Inspection, BSMI)决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对婴幼儿服装及服饰附属物、自2012年1月1日起对成衣等其他纺织产品实施强制性检验制度。该检验制度主要是根据《纺织品安全规范(一般要求)》而制定的,检验标准还包括《服饰标示基准》和《织物标示基准》。其中,CNS 15290对一般纺织品的品质指标加以规定。届时所有涵盖的产品必须符合要求,而且只有携带商品检验标识后才能在台湾市场上进行出售。为了让相关部门和企业更好地掌握信息、做好决策,本文将对CNS 15290《纺织品安全规范(一般要求)》做详细的介绍,并就如何应对此次台湾纺织品强制性检验制度提出建议。
1 标准使用范围
用于规范除地工织物、绝缘用纺织品、抗辐射、耐高温等防护用纺织品外的纺织品的品质要求,适用于以下纺织品:(a) 婴幼儿用纺织品类;(b) 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品类;(c) 与皮肤非直接接触的纺织品类;(d) 室内装饰用等纺织品类。
2 标准用语及定义
CNS 15290对标准适用的产品进行了分类示例及适当定义,详细见表1。
表1 纺织品分类示例
分类
典型示例
婴幼儿[1]用纺织品类
尿布、尿裤、内衣、口水兜、睡衣、手套、袜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等
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纺织品类
衣服、寝具、毛巾、帽子、围巾、手帕、尿布、睡袋、袜子、手套、椅套、共最终消费者使用的纱及布,纺织制品的卫生用品、手提袋、钱包/皮包、公事包、玩具等
室内[2]装饰用纺织品类
桌布、窗帘、沙发罩、壁布、地毯等
与皮肤非直接接触的纺织品类
非婴幼儿用纺织品类、室内装饰用等纺织品类规定的其它纺织品
注[1] 婴幼儿系指年龄在24个月以内者。
注[2] 室内亦包括车、船、飞机等。
3 品质要求及试验方法
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力求与国际接轨,使其更符合国际环保要求,CNS 15290对纺织品游离甲醛、禁用偶氮色料(azo colorants)、镉(Cadmium)、铅(Lead)、物理性安全要求、有机锡等六个方面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指定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归纳后见表2。其中,物理性安全要求儿童衣物的物理性安全要求符合CNS 15291《儿童衣物安全规范——儿童衣物之绳带及拉带》。
表2 品质要求及检验方法
项目
纺织品分类
检验方法
婴幼儿用
纺织品类
与皮肤
直接接
触的纺
织品类
与皮肤非
直接接触
的纺织品
类
室内装
饰用纺
织品类
游离甲醛[1], ppm
20以下
75以下
300以下
300以下
CNS 12943
禁用偶氮色料
(azo colorants)
不得超过30 mg/kg
CNS 15204、CNS15205-1、CNS 15205-2
镉(Cadmium)
纺织品及衣服不得使用含镉配件
CNS 4797-2
铅(Lead) [2]
12岁以下儿童用纺织品表面涂料的铅含量占其非挥发物总含量不得超过90 mg/kg
-[3]
物理性安全要求[4]
儿童衣物[5]的物理性安全要求应符合CNS 15291的规定
-[3]
CNS 15291
有机锡
, mg/kg
三丁基锡
(TBT)
0.5
1.0
1.0
1.0
NIEA T 504.30B
三苯基锡
(TPT)
0.5
1.0
1.0
,1.0
注[1] 游离甲醛应符合CNS 14940的规定。
注[2] 对12岁以上儿童用纺织品及其它纺织品未做要求。
注[3] “-”表明CNS 15290未对该类纺织品该项品质作出要求。
注[4] 只针对儿童衣物做物理性安全要求。
注[5] 根据CNS 15291定义,儿童衣物是指涉及、生产或销售给12岁以下儿童穿着的衣服,包含供身高169 cm以下男孩及身高166 cm以下女孩穿着的所有成衣。
此外,强制性检验制度要求对销往台湾的纺织品应进行商品标示,而且相关的标志应符合应施检验标准《服饰标示基准》和《织物标示基准》,规定具体要求为:(1)商品标示内容包括成份标示、洗涤标示、产地、产品名称、制造或进口厂商名称、电话和地址、尺寸或尺码等六大项;(2)商品标示必需标记在商品上、包装、标签或指示上;(3)成份标示、洗涤标示、产地等三项标示内容应贴在商品上。
此次台湾强制性检验制度的实施对纺织品的要求更加严格,与欧盟等国家的要求更加接轨,其实施将大大提高输台纺织品的技术门槛,形成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为应对此次台湾纺织产品强制性检验制度的实施,质检部门提醒相关企业,从四个方面积极做好应对工作:一应密切关注台湾纺织产品法规的最新动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相关法规的具体要求;二是积极改进生产工艺、使用环保原料,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及原料的选择,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三要避免纺织产品在运送及仓储过程中被污染;四要切实加强与科研机构、检测部门之间的技术合作,通过技术能力的提升增强应对各种技术贸易措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