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实施

今年七月份,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印发了《福建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规划目标,“十二五”末福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将增长近一倍,在此期间该省还将构建世界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目前福建省纺织经济总量在全国排第五位。

福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在全国排名靠前,其中化纤206.15万吨,在全国排第三位;纱184.18万吨,排第五位;布31.2亿米,排第七位;印染布39.12亿米,排第五位;非织造布10.56万吨,排第五位;服装29.23亿件,排第五位。

福建省经贸委表示,目前该省纺织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全省被授予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有晋江、长乐、永安等3个“中国纺织基地市”;石狮“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丰泽“童装名城”、尤溪“革基布名城”;以西裤、运动服装、内衣、休闲装、童装、织造、经编、花边、辅料等的12个“特色名镇”。全行业60%的企业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30%化纤装备和15%棉纺装备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规划中明确提出以下发展目标:

(一)行业保持稳步发展。“十二五”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年均分别增长13.5%、16%、13%;“十二五”末分别达5000亿元、1700亿元、1000亿元。全社会就业人数保持在100万人。

主要产品产量:“十二五”化纤、纱、布、印染布、非织造布、服装等主要产品年均增长分别为13%、10%、12%、9%、19%、13%;“十二五”末产量分别达到380万吨、300万吨、55亿米、60亿米、25万吨、55亿件。

(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十二五”末,服装、家纺、产业用三大类终端产品纤维消费量的比例由“十一五”末的70︰17︰13左右调整至2015年的55︰20︰25;化纤差别化率由2010年的50%提高到2015年的65%以上;新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内销比重逐步提高,满足高中低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全省纺织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至“十二五”末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超8家、50亿元的超30家,发展壮大一批年产值超10亿元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三)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至“十二五”末,增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全省总数达到5家;增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全省总数达到4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左右,人均创工业总产值53.56万元,比2010年增长42.26%。企业技术创新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5%以上。掌握一批高新技术纤维开发应用和棉纺、化纤、服装和纺织机械等行业后加工制造先进核心技术,主流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四)品牌和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1-2个,形成国内市场认知度较高的知名品牌30个,创“福建名牌”100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品牌企业5家,提高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大中型企业全面建立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电子信息化平台,推广电子数据处理以及电子CAD/CAM辅助系统等,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耗在线监测体系。

(五)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上新台阶。纺织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下降10%。初步建立纺织纤维循环再利用体系,不断提高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纺织工业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市场活力和行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时期。《福建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工信部《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全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突出了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重点内容,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产业的建设,促进福建纺织强省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